周某,女,湘乡市某记者母亲,扩心病7年。因心衰反复住院,初诊前因心衰在湘乡市某医院住院2月,病情缓解不理想,其子在网上查到我的扩心病例,遂让其母出院,来长沙求诊。2010年9月7日初诊。证见面部浮肿,可色晦暗,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心慌,动则感心中气欲脱,冷汗不止,腹大腹胀,下肢水肿,口干、胸中烦热,喜冷饮,手足不温,舌质淡嫩,苔薄黄,脉沉细无力。
查颈静脉充盈,心率98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中下肺可闻及湿性音,腹膨软,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2010年8月31日心脏超声显示:LV:72mm,LA:52mm,RV:27mm,EF:29%,FS13.9(湘乡市人民医院:2010008310028)。
辨证为阴阳两亏,宗气亏虚,水湿内停,予全真一气汤合升陷汤加减。
白参5g,麦冬10g,五味子10g,制附片6g,怀牛膝15g,生黄芪30g,升麻3g,柴胡5g,桔梗10g,云茯苓30g,生姜皮10g,大腹皮10g。5剂。
另以吴茱萸100克,打粉分次陈醋调外敷涌泉,每日1次。引火下行。
西医口服药守原医嘱。
辨治思路:“久病必穷于肾”,患者面部浮肿,色晦暗,喘息、气促,不能平卧,心悸心慌,冷汗不止,腹大腹胀,下肢水肿,手足不温,舌质淡嫩,脉沉细无力,可明确患者存在明显的元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以致水饮之邪凌心射肺之病机;口干、胸中烦热,喜冷饮,苔薄黄提示患者在阳虚的同时,存在真阴不足,如此则为阴阳两亏,水湿内停,故方用全真一气汤阴阳双补,加云茯苓、生姜皮、大腹皮利水渗湿。心悸、气短、动则感心中气欲脱,上焦心肺气虚之明征,当升补宗气,合用升陷汤。
2010年9月20日复诊:诉服上方5剂,尿增,水肿即见消除,冷汗止,气促、心悸明显减轻,病情明显缓解,2年来第1次可自我料理生活,又自行购药7剂。刻诊证见:面肿明显减轻,腹胀减,下肢水肿明显消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上方加汉防己10克以增强利水消肿。7剂
2010年10月14三诊:诉服上方病情向愈,又自购7剂。刻诊:与初诊判若两人,面部、腹部、下肢水肿尽消,面色红润,无明显心悸、气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复查:心脏超声显示:LV:69mm,LA:44mm,RV:34mm,RA:20mm,EF:31.2%,FS15.1%。效不更方,遂守上方2日1剂。
2011年1月30日与其子在网上见,问及其母病情,言非常稳定,每日还能打麻将云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