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邪理论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伏邪具有“动态时空”、 “ 隐匿潜藏” 和“自 我积聚”的特征。 伏邪的“动态时空”特征与伏邪的“ 隐匿 潜藏”和“ 自我积聚” 特征密不可分。 其“ 动态时空”特征是 通过“隐匿潜藏” 和“ 自我积聚”表现的。“隐匿潜藏”的特征说明伏邪潜伏时间上有留连、 晚发的特点 , 伏邪潜伏空间上有深层潜藏的部位特点 ;“自我积聚”特征说明 , 随着时间推移 , 伏邪的性质、强弱、部位、伏邪导致的疾病发生着动态变化。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 , 能够应用伏邪理论进行论治的疾病也随之增多。 胡旭等认为 , 动脉粥样硬化从病变开始到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过程漫长 , 符合伏邪学说“逾时而发”的发病特点。 其提出结合中医“ 治未病”理论 , 从冠心病早期即无症状期遏制伏邪从而预防冠心病的发病。 罗威等认为 , 高脂血症除具“痰浊”的典型特征外 , 其“伏痰”特征更加明显:从脂质代谢异常到导致高脂血症疾病的发生必须经历长期的过程 , 这恰恰是伏邪晚发的特征 ; 其在漫长
的发病过程中多无明显症状 , 临床不易发现 , 符合伏邪隐匿特征 ; 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逐步加重、 突破自身调控能力的结果 , 与伏邪自我积累特征相合。因此 , 应 从伏 邪 理论 出 发 , 开展高脂血症的各项研究。
在临床前期伏邪内藏 , 蕴结成毒 , 伏于血络 , 而正能胜邪 , 邪气内藏 , 伏而待发 ; 临床期 (急性期或发作期 )正不胜邪 , 触动而发 ; 缓解期 ( 稳定期 )正能胜邪 , 邪气内藏 , 伏而待发 (低水平的平衡 )。 这是许多心系疾病的共有机制或通路 , 因此 , 在各期病证的治疗中 , 把握伏邪的病理机转 , 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在预防、 控制、 调节乃至康复目标的整体效应 ,指导临床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