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正会换牙,乳牙患“虫牙”不要补,换牙就好了。
“虫牙”会影响换牙,是牙齿不整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换出的牙齿质量也会受影响。
2、6岁牙齿就换啦,不要补。
乳牙20颗,6岁左右开始换,先换下面正中四颗,再换上面正中四颗,家长常认为先换上面正中二颗。20颗乳牙按一定顺序、时间、先下后上、左右对称,换至11-14岁左右,一般男孩晚于女孩。家长常认为6岁时一下子就全换完。有些家长看到乳磨牙龋坏只剩烂根了,以为要换牙了。
3、六龄牙误认为是乳牙还会换。
六龄牙是6岁左右在最后一颗乳磨牙后面萌出的恒牙,家长一般未注意,孩子也很少说。从正中门牙往一侧数的第六颗大磨牙(无先天缺牙或融合牙、额外牙等情况),常见六龄牙烂了一个大洞,家长还认为会换牙,六龄牙是人最重要的支柱牙齿,起定位、定高,主要咀嚼功能作用。
4、12岁牙齿换完了,再一起矫正牙齿。
有很多的情况需要早期阻断矫治:如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张口呼吸、咬上下唇、咬笔、含安慰奶嘴、吐舌、反向吞咽、偏侧咀嚼等)、反合、推磨牙向后、利用孩子的生长潜力前牵引上颌骨、扩弓、偏离牙弓正常位置或扭转严重、埋伏阻生的牙齿要及时复位占据正常的位置,防止牙弓长度减小,尽早使上下颌牙齿处于正常的前后、左右、垂直位置关系,等到12岁时生长潜力已减小,已形成错误的肌肉位置和神经反射,此时再用固定矫治器解决以上问题,困难就大一些,矫治效果有可能差些,有些甚至须等18岁再手术治疗了。
5、牙齿补了材料会掉,不要补。
补牙前、中、后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补牙效果,大多数情况补牙材料还是保存较久的,不补只会越来越严重。
治疗前:虫牙越早补,洞越小固定越好,洞很大,残存牙体组织越少,固位能力就越差,所以大洞补完后,最好用预成金属冠罩起来。
治疗中:治疗中孩子和医护人员配合程度以及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包括补牙材料质量等。
治疗后:勿用牙签剔补的牙齿,牙签尖,力量大,要改用牙线,口腔卫生不良习惯未改善,可以在补牙材料周围的牙齿上再长“虫牙”补牙材料易脱落。
6、现在“虫牙”还不大、等“虫牙”洞大点再补。
牙冠硬组织由表面的牙釉质(质较硬)和深层牙本质(质软些)组成,所以“虫牙”一般向深层发展,将龋坏组织去净后,常比原见到的虫牙洞要深大些。早补固位好,费用低,越晚补,效果越差,牙齿若发炎费用数倍增加。
7、补牙痛怕孩子受不了,等孩子大点再来补牙。
孩子主要是恐惧,补牙没有想象的那么疼,医生有许多办法让孩子合作,大多数的孩子都可以完成治疗,一旦患了“虫牙”,大多数情况下虫牙不会停止发展的。
8、虫牙用韭菜籽熏一下,把虫抓出来就好了。
这是蛮流行的一种伪科学,并且许多人还坚信亲眼看见了一条条的虫,其实“虫牙”里根本就没有虫,只是人们的通俗说法。熏虫根本就是骗人的把戏。
9、照X线牙片,放射线很大损害,对孩子不好。
牙齿X线照片现在大多为数码照片,就拿CBCT来说,它只相当于传统CT的1/30-1/40。仅相当于30分钟日光照射辐射量。数码照片大大减少患者放射损伤。
当然能不照尽量不照,但一些情况如阻生牙、根管治疗术、肿瘤、正畸等必须通过照片医生才能诊断。
家长要将患者的姓名、就诊时间、卡号保存,这样可以在我院查到这张X线片,减少再照的次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