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而然、进道理、勿欺骗孩子。
切忌反复叮嘱、强调、解释或家长反复诉说曾经诊治的痛苦经历,家长不过度焦虑,孩子才不会紧张。其实大部份牙病在治疗时是不会很痛的,患儿主要是对未知的的恐惧,如果真会很痛,医生会提供麻醉、微创、笑气镇静等技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为正确的事而行动,激励孩子的自主性,就像饿了要吃饭,感冒了要及时处理,否则病情会越来严重一样,牙齿有问题就要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痛苦也少些。您也许不相信,其实孩子是最讲道理的,通过讲道理,绝大部份孩子是会合作顺利完成治疗的,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先让医生检查一下,再商量怎么办”“医生有办法止痛”“医生是帮助你的,怎么会弄痛你呢”,或讲点轻松的话题,不要吓唬孩子:“再不补牙,就会拔掉。”下次遇到拔牙,又要大费周章了,其实真遇到拔牙,如果有效地使用了麻醉剂,又在放松的状态下拔除,也不会很痛。众人按压住哭闹的孩子,强行且长时间疼痛治疗,或欺骗孩子趁孩子不备突然治疗,由于紧张有可能留下一个放大的痛苦经历。所以安心为第一原则,放松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患儿才会表现杰出。不要轻易许诺孩子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越大,孩子对即将来临的治疗担心有可能越大。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温暖的拒绝。不要采用欺骗的方法,否则医生要花很长的时间重获孩子的信任,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孩子基本上也是实话实说。也不要过度地表扬,好像孩子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家长有时要习惯孩子的优秀,过度的表扬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控制好自己言行、情绪,给孩子理性正确的爱。
2、就诊前不要吃太多汤水饮食,以防哭闹呕吐,治疗后一般至少可以进食流质。爱哭的孩子可准备一套内衣替换湿透的内衣。就诊前上完洗手间,哭闹时腹压增高易有尿意。
3、比较了解孩子牙病情况的家长陪同更好。
一般的牙病医生通过基本的询问、检查就会了解病情,疑难病例,医生会反复追问发病的某些过程,有以往的病历、检查可一同带来。
4、家长陪伴弊多利少。
医生交待有关事项后,家长最好在外等候,正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孩子读书不需要陪伴一样。医护人员管理孩子的行为会更符合口腔治疗的要求。有些孩子家长陪伴会更合作,医生会同意家长陪伴。医生操作时少提问(机器工作时30万转\分钟),看到什么也不要惊呼,家长先放轻松。在医生治疗结束前缴完费,由于没有专人看管孩子,治疗结束后医生写病历,家长再去缴费,孩子容易走失。
5、每年medline收录的新报告数量多达50万篇左右,原始科学研究的14%平均经过17年才能在临床逐渐开展起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患者是一个既缓慢又困难的过程,科学观念在人们中普及需要的时间就更久,所以一些科学技术及观念不为人们所熟知,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时代观念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