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症是骨科大手术及严重骨折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骤,早期症状体症不典型且缺乏客观指标,易被临床医生忽视,病死率较高,早期发现确立诊断加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我院从1994~2008年共发生21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8例,年龄16~75岁,平均45.2岁。其中创伤16例,全髋关节置换3例,脊柱手术术2例,多发性骨折9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2例,其中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9例。10例发生在伤后,7例发生在术后,1例发生在术中髓内针固定时,病人出现症状时间在受伤或术后8h~7d,平均43h。
1.2早期临床表现
本组1例发生在术中,其余20例为创伤或手术后突发呼吸急促、烦躁,呼吸频率达36~54次/min,伴有头痛,烦躁不安,易怒,妄语,嗜睡等中枢神经症状,有5例约0.5~1h后转入昏迷,持续PaO2下降,心率>120次/min,体温>38.5℃。其中血小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5例,腋窝、前胸、睑结膜出现典型出血点3例,2例在巩膜可见脂肪栓,尿脂肪滴阳性2例,4例肺部X线片显示“暴风雪”样改变,头颅CT、MR均未发现明确病灶,11例早期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9例血沉明显上升。
1.3早期确立诊断
参考Gurd早期诊断指标[1],即包括3项主要标准(点状出血、呼吸系症状、无颅脑损伤的脑症状),2项次要标准(血氧分压<60mmHg,血红蛋白<10g/dl),7项参考标准(脉搏>120/min、体温>38℃、血沉>70mm/h、血小板下降、尿脂肪滴阳性、血清脂肪酶增加、血FFA增加)。
有主要标准2项,或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和参考标准4项可诊断为FES。但根据此标准确诊后再给予治疗,往往病情已非常严重或对预后不利,要做到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严密的临床观察,其次是辅助检查,包括动脉氧分压测定、胸部X线片、凝结血中脂肪滴的低温检查、血清酯酶试验、尿与痰中脂滴检查,对于疑似病例,应高度重视,及早预防性的应用甲强龙。
1.4及时治疗
临床确立FES诊断后,对于创伤肢体应及时做暂时的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应用大剂量MP冲击和扩充血容量治疗,依据治疗经验和药物说明,MP的用法为:500mg/次,2次/d,持续4d,剂量减半,再持续3d。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其他治疗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予面罩吸氧或气管切开人工辅助机械通气,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醣酐等治疗,根据病情酌情予利尿剂,及时补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对开放性损伤及血管损伤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手术处理。
2、结果
本组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18例得到及时救治,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患者在病情恢复后1个月内行骨科手术。
3、讨论
3.1脂肪栓塞综合症
一旦发生,病情紧急,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通过本组资料的救治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我们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早期诊断:首先根据病史即原发病如股骨、胫骨或骨盆骨折,尤其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引起,同时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多发性骨折患者即处于高危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