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
解剖:
梨状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从骶椎前面开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将其分成梨状肌上孔与下孔,止于股骨大转子。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动作。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见梨状肌和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梨状肌若受损伤或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发生变异就可能使坐骨神经受到挤压而发生各种症状。
病因:
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伤史,如闪、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负重行走及受凉等。某些动作如下肢外展、外旋或蹲位变直位时使梨状肌拉长、牵拉而损伤梨状肌。
梨状肌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或痉挛,反复损伤导致梨状肌肥厚,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症。其次,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症。
此外,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病的女性患者还需了解有无妇科炎症疾患。
临床表现:
疼痛是梨状肌综合症的主要表现。疼痛以臀部为主,并可向下肢放射,严重时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剧烈,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者可感觉疼痛位置较深,放散时主要向同侧下肢的后面或后外侧,有的还会伴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不适等。
疼痛严重的可诉说臀部呈现“刀割样”或“灼烧样”的疼痛,双腿屈曲困难,夜间睡眠困难。大小便、咳嗽、打喷嚏等因为能增加腹压而使患侧肢体的窜痛感加重。
可分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的病人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只有当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而诊断又很明确时才采取手术疗法。
患者应立刻停止跑步,骑车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诱发疼痛的活动。如果坐位时也有疼痛,则应取站立位或抬高患侧臀部。虽然牵引疗法是常规治疗,但很少有效。任何强迫伸直膝关节的动作均会引起疼痛。
非手术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包括手法、局部封闭、肌注、理疗、中草药、针灸等。局部封闭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可能与其减少肌肉周围脂肪,减少对神经的压迫有关,常用25%葡萄糖水18ml加入2%普鲁卡因2ml进行局部注射,每3天1次,每2~3次为一疗程。也可用2%普鲁卡因6ml加强的松龙25毫升进行局部封闭,每周2次,每3~5次为一疗程。肌注胎盘组织液,可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的组织粘连,每日一次,每次2ml,30次为1疗程。
手法是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主要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病人的痛苦。采用手法治疗时,首先要选准部位。患者可取俯卧位,双下肢后伸,使腰臀部肌肉放松,术者自髂后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连线,连线中点直下2cm处即为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之部位,其两侧即为梨状肌。手法治疗围绕此部位进行,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按摩揉推法:
术者双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点,患者可有发热舒适感。
弹拔点拔法:
术者双手拇指相叠压,在钝厚或变硬的梨状肌部位用力深压并来回拔动,应注意的是,弹拔方向应与梨状肌纤维方向垂直。弹拔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够,不能深达梨状肌,术者可用肘尖替代进行治疗。
按压法:
医者双手交叉按压痛点1分钟左右。
以上手法可循序进行。按压后,术者双手握住患者踝部,微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牵抖10~20次左右而结束。
手法治疗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连续治疗2~3周。应该提醒患者的是,应去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医的个体按摩处求医。手法治疗对于接受过正规学习和训练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没有学习过解剖知识的个体按摩人员,难免粗野蛮干,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