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的菌群微生态环境,包容80%以上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根据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可将其分为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微生态学认为,当人体肠道内栖息的有益菌群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有利于人体保持健康。通常情况下,健康人肠道菌群的组成相对稳定,但也随着季节、年龄、饮食、疾病、用药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组成正常微生物群的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引起的病理状态称为微生物失衡,包括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前者指肠道原籍菌群数量下降,潜在致病菌大量生长,后者指由于肠道通透性改变导致肠道菌群透过肠黏膜到达局部系膜淋巴结或更远组织。引起微生物失衡的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和微生态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宿主因素包括机体对环境不适应、患病和治疗措施的不良反应(如肠切除、胃切除等外科手术、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放射性核素的应用)等;微生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外袭菌入侵和抗菌药物的影响等。因此,致病与否决定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转换过程。益生菌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克服了抗生素单纯杀菌或抑菌的治疗取向,而是促进正常菌群充分发挥生物拮抗作用,将致病菌祛除,正所谓“扶正祛邪”,由此也避免了因抗生素滥用造成耐药株的增加和耐药因子的扩散等现实难题。目前,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而应用较多的则是含有双歧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的培菲康,以双歧杆菌为主的金双歧,含有枯草杆菌的美常安,含有肠球菌的整肠生,还有乳酶生、酪酸菌等。
1、益生菌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益生菌(probiotics)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改善微生物环境的作用,故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1腹泻
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调节功能、增加定植抗力等机制改善腹泻患者症状。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受试对象的腹泻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而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此项研究表明,美常安和培菲康治疗急慢性腹泻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二者均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对人体发挥有益作用。还有针对真菌性肠炎的治疗也表明,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真菌性肠炎与使用抗真菌药酮康唑有同样疗效,且无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2便秘
益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使肠腔PH下降,调节肠道正常蠕动,同时使肠管渗透压增高,水分的分泌增加,使粪便软化,从而缓解便秘。针对成人和小孩的试验结果均表明,益生菌制剂在辅助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和小儿功能性便秘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1.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体外试验证实,唾液乳杆菌在体外可抑制HP的粘附作用和IL-8的分泌,在预先接种唾液乳杆菌的大鼠胃内HP不能定植在胃黏膜表面。同时,益生菌制剂还可减少或阻止治疗HP金标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结合乳酸杆菌可明显减轻三联疗法抗HP治疗所产生的腹泻、恶心、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
1.4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多发生于结肠和直肠,易复发、忽重忽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与宿主肠道微生态菌群发生紊乱密切相关。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上主要根据炎症的肠道定位、局部特征以及家族性集中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来加以辨别。UC多表现为肛门边缘的结肠段呈现持续的黏膜炎症,而CD则呈现遍及整个肠道的间断性炎症,这种炎症反应多是肠道通透性改变所导致的,尤以回肠段最为典型。
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其宿主的公共关系是宿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也是互利共生、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动物模型和人体试验均表明,IBD普遍存在这种共生关系的机能障碍。因此肠道微生态成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很小的治疗靶点,然而,文献报道的应用益生菌治疗IBD的临床试验结果尚颇具争议,但是,在应用已知有效治疗药物的同时或后期应用益生菌无疑对恢复肠道菌群和功能有益。
1.5肠易激综合症(IBS)
国内外均有关于益生菌治疗IBS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均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缓解IBS的各项症状,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均较低。但是,缺乏更加广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6在肝病防治中的应用
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一般情况下,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成正比。益生菌制剂能够使得肠内菌群恢复正常、维护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吸收利用肠道内含氮有害物质从而减少肠源性内毒素来源和细菌易位,抑制产氨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肝硬化患者肠道内酸度、血氨水平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因而对急慢性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均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1.7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复杂,累及脏器多,并发症发病率高,易出现肠道动力障碍、肠道菌群失调、直肠功能紊乱等。因此,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阻止细菌易位,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继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实验证明,SAP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时加入益生菌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减轻病情,缩短住院天数。
2、益生菌的抗癌抗肿瘤作用
益生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生成的代谢产物优化肠道菌群的组合,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同时抗癌益生菌能降解亚硝胺消除其致癌性,此外,益生菌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使得有害菌排除人体外。这些有益作用在结肠癌和肝癌的防治中尤为突出,可能的机理是在降解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3、益生菌对阴道疾病的调节
乳酸杆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常驻菌,占阴道内常驻菌的95%以上,它通过酵解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糖元产生乳酸进而维持阴道内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生长,有利于阴道的自洁作用,是维持阴道内菌群平衡的主要细菌。但是,由于年龄增加、广泛应用抗生素、手术、分娩、阴道灌洗不当、全省性疾病、月经周期中激素的变化、性生活、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都可以破坏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引发阴道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阴道内乳酸杆菌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的菌群失调,而滴虫性阴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的滴虫、支原体、链球菌以及厌氧菌群的分离率增加,其他微生物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以益生菌中的产H2O2乳杆菌局部应用,均可以达到较高的有效率。
4、临床应用益生菌制剂的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益生菌制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是否影响活菌制剂的功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实验表明,整肠生因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唑酮、甲硝唑等28种抗生素敏感而不能同时使用,但它与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因为耐药而可以同时使用。而培菲康不宜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复方哌拉西林、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甲硝唑等同时服用。
4.2根据不同病症,合理选用微生态制剂:有学者研究培菲康治疗婴儿腹泻的疗效优于整肠生等多种微生态制剂的联合应用,所以,不可盲目采用多种微生态制剂的联合应用。
4.3储存条件及保管:微生态制剂的活菌数及存活时间与储存条件密切相关,活菌一般都有怕光、怕热、怕湿等特点,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活菌存活时间越短,不正确的储存条件可能会严重影响疗效。有些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和常乐康等标明了冷处保存,也有的制剂没有特殊要求,有效期可达24个月,给销售和患者均带来了很大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4.4注意服用方法:培菲康、丽珠肠乐等制剂不能耐受热和胃酸,需要饭后服用,也不宜用热水而应该用温水送服。
5、益生菌的安全性
益生菌制剂是一类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较为安全的制剂,主要应该观察过敏反应,但也有关于一些病人用药后发生菌血症、败血症和胆管炎等不良反应的报道,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直接证据确认一定就是益生菌引起了这些感染,因为所报道者均患有潜在的疾病,对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抵抗力差的老人需要谨慎使用。
益生菌制剂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临床均有广阔的前景,理应受到广泛关注,只要我们科学研制、合理使用,或许能够给临床带来意想不到的非凡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