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激素关节内注射治疗的疗效表明了炎症性关节炎局部治疗的潜力。肿瘤坏死因子(TNF)已被证明是类风湿关节炎(RA)和脊柱关节炎(SpA)等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但目前还不清楚anti-TNF局部治疗是否也能获得系统性anti-TNF治疗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关节炎患者的炎症部位进行局部基因治疗的相关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瞩目。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关节内给予表达可溶性TNF受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后爪部肿胀和滑膜炎症减少,但当给病人关节内编码人TNF-Fc融合蛋白(依那西普)的rAAV2后却未能获得疾病的明显临床改善。病人治疗无效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依那西普表达量不足,或是研究的病人本身就对依那西普响应不足,也有可能是anti-TNF不适用于关节内的局部治疗。然而,在诸多直接使用生物制剂局部注射的anti-TNF关节内治疗的临床研究中,部分认为该方法有效,而部分却认为无效,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为了探讨关节内anti-TNF治疗的作用,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在该项研究中,31名RA或SpA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关节内单次注射依那西普组(25mg)或安慰剂组。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目标关节的疾病改善,由复合变化指数进行评估。
共有22名患者接受了依那西普治疗,9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治疗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依那西普治疗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能够快速的获得统计学显著的相关指数的改善。与依那西普的半衰期一致,患者获益效应是短暂的,只在关节内注射之后的第一周到第二周改善显著。
因此,该研究结果支持对炎症部位进行局部TNF持续抑制的新型疗法的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