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纤维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包括肾小球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大量研究表明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是决定肾脏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根据终末期肾衰竭现代医学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其隶属于 “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但尚无统一的认识,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认识。由此阻碍了中医药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研究。笔者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基础和临床工作多年,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机特点、治疗特点有一定的心得。循证结合古代文献资料的中医理论证据,笔者提出慢性肾脏疾病/肾纤维化应属中医“脏痿”范畴。从“肾痿”论治肾纤维化可为临床治疗肾纤维化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1.痿证及脏痿文献考证
痿证即痿L,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又称“痿病”。 定义为:“痿病是由邪热伤津, 或气阴不足, 而致经脉失养, 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神经元病变至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疾病均属中医痿病范畴【1】。
以《素问?痿论》为代表,《内经》根据不同兼症将痿证与五脏相对应, 明确冠以“五脏痿”之名,即痿L、脉痿、筋痿、肉痿、骨痿。还明确指出骨痿所病在肾。劳累过度、感受外邪皆可导致骨痿。如“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素问》七篇大论还多处提到气候反常,四时不正之邪侵袭机体可直接令人“少气骨痿”。肾色黑,主骨,故骨痿有“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色黄”、“齿槁”等等肾脏病变的表现(《素问?痿论》)【2】 。然而这个“五脏痿”实际仍然是皮脉筋肉骨五体痿,以所合之脏题之,意在强调五脏气热致痿的病机。
我们对古代文献资料进一步循证发现,“脏痿”之说确实是存在,且有别于上述的“五脏痿”。它的临床表现以内脏本身功能的失常、衰退为主。“痿”字与“委”“萎”同。《广韵》曰“萎,蔫也”,提示古代说的痿、“脏痿”意在体现组织器官萎缩、枯槁的特点。《广雅疏证》卷一谓“委,弃也”,表明“委”含有功能衰退或不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痿可泛指人体组织器官枯萎、萎缩或功能上衰退,甚至废弃不用的一类疾病,涉及范围远大于今之痿病。《华佗神医秘传》卷一《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之法》谓“肾??其脉甚急,则肾痿瘕疾”。提示古有“肾痿”之说,可惜无法确定它的临床特点。也未见治疗措施【1】。
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我们认为“肾痿”就是肾组织枯萎、萎缩或功能上衰退,甚至废弃不用的一组疾病。也就是现代所指的肾脏的排泄功能严重受损,致使氮质及其它代谢废物储留体内,同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以机体自身中毒为特点的危重综合症,即尿毒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夜尿清长、频数或小便不利,肢体肿胀,皮肤瘙痒,眩晕头痛等。
2.“肾痿”病机的认识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文献循证,我们认为:“肾痿”病位在肾,因外感、内伤多种因素导致肾体、肾络受损,肾开阖失司,气不化水,阳不化浊,气血运行无力,血流瘀滞,水湿痰浊瘀毒不能下泄外达,聚于体内,蕴结脏腑,久之成毒,损伤脾、肾,耗伤机体而发病。虽然后期病变可涉及心肝肺脾肾五脏及胃肠膀胱等脏腑,但始终以脾肾气虚为关键,而且贯穿于整个病程。其临床表现既有脾肾等主要脏腑逐渐衰败的正虚的一面,同时,也常伴有湿、浊、瘀、毒邪实的一面。形成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的复杂病理过程。《丹溪治法心要?水肿》:“因脾虚不能行浊气,气聚则为水,水渍妄行”。《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概言之,“肾痿”的基本病理是肾病迁延日久,脏腑功能虚损,肾气日衰,气化无权;脾虚失运,水谷不化。血液乏于滋生,瘀血内停,湿毒壅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浊邪毒内蓄体内,不得外解,进一步可邪陷心包,肾虚风动,直至心肾诸脏俱败而告终。
3.“肾痿”的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入络”、“病久多瘀”的理论。 “肾痿”的病机系脾肾虚损为本,湿浊瘀毒为标。按照本病的病机特点,我们提出治疗原则应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治疗过程中注意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掌握好扶正与祛邪的时机和偏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故强调临证时把握脾肾衰败之根本。具体可采用健脾益肾、利水化湿、泄浊祛毒及活血散瘀之疗法,使邪毒能及时排出体外,以使废用的肾脏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3】。
4. 治疗“肾痿”方药的特点
根据“肾痿”的病机特点和治疗原则,立足于我们多年的现代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4-9】,我们创组了“肾痿方”治疗“肾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