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医学对CKD辩证分型及治疗的原则
参照1986 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 南京会议) 通过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试行方案》及1996 年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讨论会( 无锡会议) 专题讨论稿修订。CKD的辩证可分为:本证,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标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CRF辩证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总的来说,传统医学对CKD/CRF病机的认识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应遵循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法则。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治疗过程中注意扶正不恋邪、祛邪不伤正。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掌握好扶正与祛邪的时机和偏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2、传统医学辨证治疗CKD/CRF的方药和中成药
根据以上辨证分型,CKD/CRF属气阴两虚证者,可予健脾益气与滋阴补肾合用,方如参芪地黄汤、大补元煎等。中成药可选择肾炎康复片等。脾肾气虚证,治以健脾固肾,可选水陆二仙丹、保元汤等。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利水,可选附子五苓散,真武汤合五苓散,济生肾气汤等。中成药可选择肾炎舒片、强肾片等。肝肾阴虚证,治以滋养肝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归芍地黄汤;如肝肾阴虚挟有湿热,可用知柏地黄汤;如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可用杞菊地黄汤。阴阳两补用于肾阴、肾阳两虚,方如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地黄饮子等。
近年来,邪实在CKD/ CRF中的作用目前愈加得以重视。邪实主要包括:湿热之邪、瘀血之邪、浊毒之邪等。正确的认识和驱除邪实,对延缓CKD的进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CKD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病程较长,迁延缠绵,有学者认为湿热之邪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且贯穿始终,为治疗难题。针对湿热之邪,在上述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可加用大黄,通腑而使邪有出路。也可选用草薜分清饮、三仁汤、杏仁滑石汤、黄芩滑石汤等方剂清热利湿。
现代医学CKD的主要病理变化为程度不等的肾小球及肾小管的硬化,肾小球明显萎缩,间质呈纤维化。中医认为此属瘀血现象,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可以提高肾血流量,改善肾微循环和高凝状态,减少血小板凝聚,从而促进已损伤组织修复,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例如,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之一,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抑制凝血及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促进纤微蛋白降解、减少血栓形成、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川芎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并能阻止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对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功能及趋化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川芎还可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和白细胞黏附,从而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肾功能微循环,使受损的毛细血管得到修复。因此,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临证可随方加入丹参、川芎、三七等活血化瘀之品。也可选择活血化瘀方剂,如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三七胶囊可在辨证有瘀血情况下配合服用。
浊毒之邪在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此时疾病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此时治疗应抓住病机特点,以祛邪为务,着重化浊排毒,包括化浊、排毒、行散、解毒。化浊即调理中焦,和胃降气,祛湿化浊。常用黄连温胆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平胃散等加减。可配以成药如肾复康胶囊使用,清热利尿,益肾化浊。排毒即开鬼门,以汗法宣泄腠理,开启汗孔,使内蕴秽浊毒邪由肌表而出。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行散即行气散结,常用行气通络活血剂,如血府逐瘀汤、大黄V虫丸等加减。《金匮要略》名方大黄V虫丸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应用,均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解毒法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浊邪蕴久化热酿毒,毒邪性烈暴戾,治当清热解毒。常用清热解毒剂,如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成药黄葵胶囊也有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的作用,可视情况选用。近年对慢性肾脏病3~5 期的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多应用了解毒排毒的专方专药,促使代谢毒邪物质的排泄,提高了疗效。大黄是治疗慢性肾脏病方药中的主要解毒药物,近年对其药理进行了广泛研究,证明是通过多种机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病程。慢性肾脏病3~5 期时还可选择肾衰宁胶囊、尿毒清等具有健脾利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等成药。CKD各期冬虫夏草制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等均可酌情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