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目的: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治疗的最佳策略还尚未建立。我们比较了2种抗血小板药物组合――阿司匹林加西洛他唑(西洛他唑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相比对ICAS进展的疗效,而ICAS已知与临床卒中复发有关。
方法:
在这项研究者发起的双盲试验中,457名患有急性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M1段狭窄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西洛他唑组或氯吡格雷组。在7个月的治疗之后,随访了患者的MR血管造影和MRI。主要终点是与基线MR血管造影时狭窄相比的ICAS的进展。次要终点包括MRI显示的新的缺血性损害、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主要出血并发症。
结果:
西洛他唑组232例患者中有15例(6.4%)发生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组225例患者中有10例(4.4%)发生。相对于氯吡格雷(207例中有32例),西洛他唑(202例中有20例)并没有减少症状性ICAS的进展(比值比为0.61,尽管在西洛他唑组观察到了血清中脂蛋白的有利变化。两组之间的新的缺血性损害和主要出血并发症(0.9%VS2.6%)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这项试验未能显示出2种抗血小板药物组合预防症状性ICAS患者ICAS的进展和新的缺血性损害的显著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