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偏瘫患者。应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反射来促进运动恢复的进程,然后修正运动模式。
二、原理:
随着发育进程,正常人的脊髓与脑干反射在大脑皮质高级中枢调节下得到修整,使其重新组合成有目的整体运动功能。发生脑血管意外后,因高级中枢调控失常,使肢体的共同运动,原始姿势反射和联合反应等重新出现,这意味着倒退回早期的发育阶段。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运动之前,能够而且应该运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正常的各种皮质下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使瘫痪肌肉能产生收缩反应,以启动运动的恢复过程。因此,本法提倡在初期利用共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然后再把这些运动模式逐步修整成功能运动,以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三、基本方法:
早期通过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以引出患侧联合反应,使较弱肌肉发生收缩;继而将与随意用力相结合,以产生随意运动,并使患者体验其感觉;然后将其应用于功能性活动中,以使反复练习,使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动作渐趋完善。为引出运动反射,对于肢体多利用紧张性反射和共同运动,对于躯干多利用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射,为增强治疗作用,还要利用各种感觉刺激,由于本法需通过大脑皮质水平来调节运动和提高控制能力,训练时要求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因而此法以中枢促进为特色。
四、常用促进手段:
1、姿势反射:指中枢性麻痹时的四肢屈肌、伸肌的张力会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出现一定模式的变化,可利用这一点进行治疗。
(1)紧张性颈反射:强力旋转去脑猫的头部时,颏侧的前后肢伸展,对侧前后肢屈曲,这是猫为了支持看的那一侧的身体所形成的反射。若将猫的头部强力后仰,则前肢伸展,后肢屈曲,恰如猫向架子上的东西注视时的姿势。相反,用力向下屈曲头部,则猫的前肢屈曲,后肢伸展恰如向沙发下窥视时的姿势。这些反射位于颈髓上部(颈1-颈4内),这类姿势反射是在颈肌受到牵拉或颈椎椎间关节运动的向心性冲动而引起的。偏瘫者面部转向患侧,使颈肌受到强力牵拉,则能促进患侧上肢的伸展,如方向相反,则使屈肌收缩而伸展变得困难,强力后屈颈部也能促使上肢伸展。
(2)紧张性迷路反射:切断上述颈1-颈4的后根,阻断颈部来的向心性刺激后,出现上述猫头部位置变化引起的屈肌、伸肌张力的改变。此时将猫仰卧、抬举头部时则四肢完全伸直,俯卧时则相反。这是由于椭圆囊内受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刺激,经前庭而到达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缘故。TNR和TLR几乎都是协同发生,称此为全身姿势反射。
(3)局部姿势反射:阳性支持反应,用手压足底时足伸展,好像足被压迫它的手吸住一样,故而称磁石反应。
(4)交叉性伸展反射:刺激一侧肢体的痛觉,向心性冲动在脊髓内通过中间神经元使被刺激的同侧肢体发生反射性的屈曲,同时指拮抗肌伸肌受到抑制,刺激进一步传到对侧,对侧肢体伸展,这如同原地踏步一样,踏地侧足抬起同时,对侧足伸直,以防止摔倒,是一种合乎目的的动作,也被称为是一种分节姿势反射,也是脊髓层次的反射。
1、紧张性颈反射(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颈部的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屈肌优势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颈的屈曲®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颈的伸展®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势。俯卧位®上下肢屈肌优势。
3、紧张性腰反射(以上半身向右转时)右®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左®上肢伸肌优势,下肢屈肌优势
4、其他:侧卧位上侧上下肢的屈肌优势,下侧的上下肢伸肌优势。站立位®上肢屈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获得肘伸展可用下列方法: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仰卧位有利于伸展;?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向受累侧旋转促使肱三头肌紧张;?紧张性腰反射――躯干旋转至非受累侧促进患臂伸展;病人试图伸肘时,在肱三头肌上面的皮肤上有力地敲击;病人的臂置于伸肌协同位、肘几乎全伸、要病人抗阻“维持”这一肢位;?在肘完全伸展时,患手推抵治疗师的手。
2、联合反应:当偏瘫患者作健侧抗阻运动时,患肢发生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称为联合反应,有痉挛存在时更易发生。联合反应与共同运动同属脊髓层次的运动控制,高位层次抑制作用解除后,出现脊髓神经元左右联系的联合反应,这一点与共同运动不同。偏瘫时患侧虽不能随意运动,但健侧肌肉如用力活动,受其影响患侧肌肉也会引起收缩,此时出现的动作只与健侧相似而并不相同,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运动(共同运动)模式,上肢是对称的,下肢内收外展时是对称的(Raimistes反应),伸展时相反的,左右伸展肌之间的两侧性相反性神经支配与共同运动的同侧性相反性神经支配相结合,都与步行时下肢半自动的精细动作有关。
对侧性联合反应(contralateralassociatedreaction)
(1)上肢(对侧性)健肢屈曲®患肢屈曲。健肢伸展患肢伸展
(2)下肢(对侧性Raimiste反应)健肢内收(内旋)患肢内收内旋。健肢外展(外旋)®患肢外展外旋
(3)下肢(相反性屈曲与伸展)健肢屈曲®患肢伸展。健肢伸展®患肢屈曲
同侧性联合反应(homolateralassociatedreaction)上肢屈曲®下肢屈曲。下肢伸展上肢伸展
3、共同运动: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种随意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半随意运动)。在偏瘫恢复早期存在痉挛的情况下,作单关节运动时,与该动作关联的在同一共同模式中所有肌群会自动收缩,而呈现一种固定的活动模式。脊髓的伸肌神经元与屈肌神经元互相之间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构成脊髓运动神经元上下不同节段之间的联系。兴奋屈肌群时则使拮抗肌伸肌群受到抑制,这是一种同侧相反性支配的功能。共同运动可能是通过少数残存的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启动装置随意运动为启动因素下传到脊髓,运动开始或停止直接由高位层次释放和低位层次运动控制,也就是附加上了不随意因素很强的运动,成为意志不能控制的固定的共同运动模式,这是一种半随意,半不随意性质的运动。
4、其它方法:对于反应较弱的肌肉,通过轻拍肌腹和刺激肌肉和关节上面的皮肤,可提供本体感受性和外感受性刺激,能促进肌肉的收缩;?集中注意力注视动作过程,体验运动觉和视觉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动作的完成和改进;?鼓励,通过言语作用,使其及时了解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感到喜悦愉快,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Souque现象,即将患侧上肢抬高至超过水平位时,可易化手指的伸展。
五、Brunnstrom偏瘫功能试验(评估):
上肢
手
下肢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弛缓、无随意运动
开始出现共同运动的成份,不一定引起关节运动。
无主动手指屈曲
最小限度的随意运动,开始出现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并有一定的关节运动
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份
2坐位和立位时,髋膝踝可屈曲
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1、手能置于腰后部;2、肘伸展,上肢前屈90°,3。屈肘90°,前臂旋前旋后。
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开始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
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屈膝大于90°
痉挛减弱,基本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
1、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头(肘伸展)
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及球形物,但不熟练。
2、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
从共同运动到分离运动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
正常或接近正常
1、能进行各种抓握;
2、全范围的伸指;
3、可进行单个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协调运动大致正常
1、立位于髋能外展超过骨盆上提的范围;
2、坐位,髋可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六、总结
在偏瘫的痉挛阶段,基本的肢体协同、原始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又重新出现,这些协同与反射在人体发育的早期是正常的,Brunnstrom认为应将其作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顺序的正常部分加以促进。可以通过本体感觉刺激,皮肤刺激,感觉与视觉反馈等方法来诱发这些动作。Brunnstrom方法治疗偏瘫的关键是在于最初应用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运动,同时也应用本体感受性刺激和皮肤刺激以辅助促通神经和肌肉。Brunnstrom方法是外周本体感觉刺激和皮肤刺激与中枢促通相结合的方法,使患者自最初的粗大共同运动阶段进入由共同运动支配的半随意运动阶段,然后使患者打破共同运动达到精确的功能性的随意控制阶段。
七、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主动参与,随意用力。
(2)集中注意力注视动作的完成。
(3)给予适当的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