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Kehle首次提出了“加速康复治疗技术”(fast-track―surgery,或称fatrack―rehabilitation)这一概念。其内容包括:术前和术后对病人进行宣教;采用无创或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在保持正常血容量、防止缺氧和低温的条件下选用恰当的麻醉方式;在不全身使用大剂量阿片类镇痛药的情况下采用有效的镇痛治疗;鼓励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早期进食;术后尽量避免放置胃肠减压管、导尿管、或引流管等或尽早拔管;术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等措施。目前,加速康复治疗技术已在普外科、肠道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领域广泛应用。
术前对病人进行宣教,强调在手术前向病人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疾病及治疗经过,消除病人对医院和治疗的陌生及恐惧感等。我们在临床中常会遇到一些因患子宫肌瘤入院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她们比较缺乏医疗知识,认为切除子宫后就没有女性激素分泌了,也不能进行性生活了。担心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因此。对手术非常恐惧。在术前医生应及时和病人进行沟通,告诉她们生殖器官的功能、子宫切除对性生活的影响程度;对一些患者,我们还结合其心理需要和病情而将手术方式改为子宫肌瘤挖除术,同时告知术后有复发可能,要加强随访。我们发现,这样的沟通能够明显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使病人在术后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病人康复。
手术必然会对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刺激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加速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倡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2l世纪妇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它的核心就是减轻手术创伤及其造成的应激反应。妇科微创手术主要包括:高频电波刀(LEEP)对宫颈、阴道、外阴病变治疗;腹腔镜对盆腹腔疾病诊治;宫腔镜对宫腔疾病诊治;经阴道手术等。目前,在发达国家,约有90%以上的妇科手术通过内镜技术在微创伤环境下实施。在国内,妇科微创手术的普及率也大大提高,许多地方的县级、市级医院都开展了妇科微创手术。研究发现,妇科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Sarmini等比较了22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或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以及220例行经腹子宫(或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发现与经腹手术相比,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恢复工作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围术期选择合适的麻醉和镇痛技术是确保手术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随着加速康复治疗技术的推广,人们对麻醉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和镇痛药物的应用均有了新的认识。
选择性手术术前常规整夜禁止摄食和饮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以往的观点认为这样可以保证麻醉前胃排空以避免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导致的误吸。近年来,一些国家的麻醉学会建议绝大多数选择性手术的病人取消术前整夜禁食,改为术前6h禁固体食物,术前2h禁流质。研究发现.麻醉和手术2h前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这一措施不仅安全,而且可以改善病人术前口渴等不适状况,还明显减轻了手术创伤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以往,妇产科领域在开腹手术中较多采用硬膜外麻醉,而在腹腔镜手术中大多选用全麻。近年来,这一观念已经有了转变。Kuramoehi等对一组因不孕症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女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接受硬膜外麻醉组病人无论在镇痛效果,术后呼吸功能还是在术后恢复正常活动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接受全麻组病人。Hong等对40例接受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双盲研究,发现在诱导麻醉前硬膜外注射吗啡和利多卡因进行超前镇痛的患者,手术后免疫功能恢复快,术后镇痛效果好。
临床上,我们发现麻醉和镇痛技术明显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同时也对术后康复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术后可能发生肺不张、肠麻痹、恶心、呕吐等情况。加速康复治疗技术提倡硬膜外使用局麻药阻滞交感神经、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分解代谢,促进病人康复。Kawai将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硬膜外注入局麻药0.2%罗哌卡因,一组在硬膜外持续注入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均能较早进食和下床活动,但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阿片类镇痛药不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Ballantyne等发现,与硬膜外使用阿片类药物相比,硬膜外使用局麻药物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术后长时间卧床可引起骨骼肌收缩力下降;肺容量、肺活量减少而引起肺通气量下降,削弱肺功能;妊娠及具高凝倾向的妇女术后若长时间卧床,由于下肢静脉回流缓慢,容易诱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引起肢体不可逆的损害及肺、脑栓塞等。因此,妇产科手术后要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目前,妇产科手术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虽然有利于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防止尿潴留.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妨碍病人活动,并能引起逆行尿路感染。因此,除广泛全子宫切除需较长时间留置导尿,一般主张放置时间不超过24h。对于其他导管,如为引流盆腹腔内炎性渗出液或渗血而放置的腹腔引流管、或腹膜外淋巴引流管,如放置时间过长,也会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并导致行动不便,因此主张只在需要时常规放置。
术后及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宣教也是加速康复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医生应在术后告知病人术后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鼓励病人进食和活动。一些因宫外孕或卵巢肿瘤行输卵管或卵巢等附件手术的病人往往会对术后出现阴道流血这一情况感到恐慌,医生在术后及时告诉病人可能出现阴道流血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让病人明白这不是手术并发症,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利于病人及早康复。在病人出院前医生要详细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出院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随访时间、术后至完全康复所需的时间、是否需要避孕及避孕的方式和时间要求、是否需要后续治疗等。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易复发,往往需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或内美通等药物辅助治疗.出院前应告知她们复发的可能性和具体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