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PR手术切断了引起肢体痉挛的根源la纤维,有效、稳定降低了肌张力,而之后通过矫形手术矫正肢体畸形,调整了肢体肌力和肌张力。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肌力,改善运动状态,矫正异常姿势,促进患儿的主动运动。
训练中我们会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家长最关心的是患儿的步行情况,术前不会步走的希望通过训练可以达到步行状态,术前可以步行的希望走的更好看些,于是急切的想法促使家长们术后不久就扶着患儿步行,这样做法可不可取呢?
以往认为,肌力至少为3级方可行步行训练,但有些专家称,不必等到肌力达5级也可步行,这样做可以改善患者ADL能力,并且也符合国内康复发展的情况。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发现有些患儿发生膝痛,脚痛,考虑与肌力不够及肌力不协调造成关节肌肉韧带扭伤有关。但另些专家观点是康复要提早原则,患儿早些靠墙站,离开墙站得话能往前冲步,就要开始练习步行。另有观点如果有减重设备,那么可以早期开始步态训练,下肢的运动可以由他人扶助,这样能够使患儿意识到如何步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
一般术后1至2个月,患儿不能下地,只能在床上做被动或辅助运动。第3个月时可以进行站立训练,站立训练达到什么样的情况之后可以步行训练呢?
其实开始步态训练不能光看肌力,还要看分离动作怎样,如果没有分离动作,那么开始步态训练肯定会加重痉挛,形成错误的步态,包括膝关节过伸等,这样也容易出现膝痛。
如果单纯从肌力看,至少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80%以后开始,因为步行时要承受的重量是自身体重的2-3倍。但同时必须注意膝关节的稳定性,患儿很容易出现膝过伸现象,纠正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早期给患儿做减重训练也有不当之处,原因是负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缩,提高患侧的本体感觉。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如果负重不够,可先做负重练习。
所以我总结了术后患儿进行步行训练的条件:
1、能够单腿负重维持3min以上(双杆内,一侧膝关节微屈,另一侧可置于10cm台面上,一侧手可少量扶助)
2、站立动态平衡达3级;
3、 患肢要具有主动屈伸髋,屈伸膝,踝背曲跖屈的功能。
儿童康复训练一直强调尽早训练,先让患儿走起来,同时再纠正和训练屈髋,屈膝,踝背屈等功能,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后盾,不适合于患儿后期的家庭康复。
步态训练,本人认为不应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