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脑瘫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Selectiveposteriorr11izotomy,SPR)对肌张力的降低效果肯定,是近10余年来治疗痉挛性脑瘫最常用的方法。对于已行SPR术后,肌张力已松解,仍呈现下肢各关节挛缩畸形而影响行走的患者,再行矫形手术,能够进一步达到功能改善的目的。
一、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位,头低臀高,取L4一Sl后正中切口,切除棘突及椎板。硬膜后正中纵行切开显露马尾神经,依椎间孔位置判断脊神经根的节段,一般L5神经根最粗。依各自特征鉴别前后根,一般后根比前根宽而扁,颜色浅,位于前根后侧,用分离钩轻轻刺激不会引起肌肉收缩。取L5及Sl脊神经后根,将后根分成2~3束,用神经阈值测定仪刺激每一束,切除引起相关肌肉收缩的最低闽倩的一束,切断比例按照痉挛程度而不同,一般L5占30%~45%,S1占40%~50%。对于肌张力已松解,仍呈现下肢各关节挛缩畸形者,于术后两周行矫形手术,术后石膏托功能位固定6周。矫形手术具有很强争对性,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下手术进行组合:
①内收肌挛缩者,行内收肌腱性部分离断;
②屈膝肌群挛缩者行半腱肌、半膜肌腱性部分离断,以伸直膝关节;
③对于跟腱挛缩仍呈现尖足畸形,施行跟腱延长术;
④足内翻畸形矫正,采取胫前肌止点向腓侧方向移位的方法;
⑤时于胫后肌痉挛严重者,行胫后肌腱“Z”形延长术。
患者在术前大部分都坚持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但有一部分患者未经系统康复训练或以往训练不规范,故对于肌力未达到4级以上:者则采取先进行系统的肌力训练,待肌力达4级以上后再手术。
二、研究结果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过强的一种表现,其感受器是肌棱;肌棱的传入系统有两类:
(1)快传系统,直径较粗,属于I类纤维,Ia类纤维出脊髓后直接与支配本肌肉盛协同肌的a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
(2)慢传导纤维、直径较细属于Ⅱ类纤维,一般认为与本体系有关,脊髓前角的v一运动神元发出的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核内肌的长度,使感受器经常高于敏感状态,这种Y一神经元的活动通过肌棱传入联系,引起神经活动和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称为Y一环路,SPR手术的目的在干选择性切断肌棱传入的Ia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v一环路,从而解除肢体的痉挛”。
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把SPR手术限定在L5S1节段并配合内收肌切断术,其日的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解剖,髋内收、内旋及屈曲肌群主要由L1~L3神经支配,为了解决该问题,以往的SPR手术必需从L2~Sl的大范围切除椎板,才能显露L2~SI脊神经后根。尽管采用了跳跃式的榷板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椎板切除的范围,但仍有脊柱并发症发生HJ。内收肌切断解决了髋内翻的问题,故而不必需要在Ll柱上的手术范围和并发症。~L3切除神经,FSPR被限定在L5S1节段内,大大的减少了在脊柱上的手术范围和并发症。
FSPR手术、矫形手术及康复训练是目前痉挛型脑瘫综合性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单一的矫形手术并未从根本上降低肌张力,解除痉挛,而单纯以矫形为目的,常不可避免导致痉挛和畸形的复发。康复训练是脑瘫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并贯穿脑瘫治疗的始终,但由于无法解除痉挛,在未进行有效的FSPR手术之前其疗效甚微。
FSPR手术只是解除了.痉挛,降低了异常增高的肌张力,为正常肌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而不能代替康复训练。FSPR术后病人新的运动模式建立与新的平衡感觉完善,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仅就行走功能来说,本组可介助行走病例多数在术后变为独立行走,爬行病例部分可独立行走或介助站立或介助行走。从病例分析中可以发现,如果术前没有功能训练,特别是术后没有配合相应的功能训练,即使术前预计在FSPR后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也不可能达到功能改善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腰骶部SPR联合足部矫形对脑瘫足的疗效持久,较其他传统方法为优。腰骶部SPR联合足部矫形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重要选择方案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