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两则小故事:
去年的一天门诊,一位老先生来到诊室,高兴的对我说,张大夫,谢谢您,由于您的提醒,我老伴去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癌,刚刚在胃肠外科做完手术,是早期的,医生说手术根治了。原来,一个多月前,老两口来我门诊,说老太太突然腿肿了。经过检查发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我在开出常规检查治疗的单子的同时,要求老人家做肿瘤筛查,结果发现了早期胃癌。
有一天,门诊来了个中年女性,突然左脖子根部和左上肢肿胀,做了个静脉超声,提示左锁骨下静脉血栓。患者拿着报告找到我,我不禁警觉起来。详细询问了最近一段时间是否有饮食二便的改变,有没有消瘦乏力?患者都说没有,妇科也没有什么特殊状况。我一边询问,一边开始查体,发现左颈根部肿胀,可以摸到一些小疙瘩,质地偏硬。随即进行腹部查体,没有发现异常。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要求病人进行肿瘤筛查,开出了肿瘤标志物的抽血化验和腹部彩超,并建议病人去胃肠外科和妇科进行检查。一周后病人拿着报告回来,肿瘤标志物有两项增高,腹部超声发现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要求病人尽快做胃肠道检查。又一周,病人的肠镜发现回盲部肿物。至此,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终于清楚了,是来自胃肠道的肿瘤引起的。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害。但却不知道深静脉血栓的另外一层含义――肿瘤标志物。
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类为三大类:血液停滞、血液成分改变、血管损伤。长途旅行导致的经济舱综合征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主要的成因就是下肢缺乏运动,血流瘀滞。外伤或手术以后,机体会调动凝血反应,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外伤或手术也可能造成血管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参与血栓形成。
肿瘤发生后,其自身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此外肿瘤引起的免疫机制的反应,也可以产生一些物质,如: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表达和纤溶抑制联合诱导纤维蛋白沉积,肿瘤坏死因子更可以通过促使内皮血栓调节素表达的向下调节使最重要的自然发生的抗凝机制失效。肿瘤本身或其转移的淋巴结也可以压迫静脉导致静脉血回流障碍,血流停滞,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国外教科书中明确指出:超过50%的静脉血栓病人有潜在的恶性疾病。许多医生也都听说过这句话: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肿瘤标志物。
在我看来,岂止是一种标志物,更贴切点应当说是机体发出的可能是最后的求救信号。也许之前有大便发黑,乏力、消瘦、贫血……都没能引起你的重视,现在通过肢体的高度肿胀疼痛再次提醒你,如果还不重视,可能就失去了最后一次治愈肿瘤的机会了。但受到目前临床诊断技术的限制,有时不一定能及时查出微小的肿瘤病灶。对于老年人,一次筛查阴性还不能高枕无忧,一定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再次复查。
作为血管外科医生,不能只满足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是对老年病人,对深静脉血栓成因的追究应当是临床诊断的重点。作为病人,要充分相信医生的判断,积极配合检查,才可能及时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挽救自己的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