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保健作用
灸法不但能治病,而且有防病保健和延年益寿的功效。灸法的保健作用,已被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证明,其具有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人体抗病的能力。
一、概念
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绒 金丝艾绒
艾绒作用:艾草性味苦、辛、温,归肝经、肾经、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功效。
二、艾炷 (艾炷无论大小,直径与高度大致相等)
小炷:如麦粒大,放于穴位或病变部直接灸。
中炷:半截枣核大,相当大艾炷的一半,常作间接灸用。
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作间接灸用。
艾炷用法
直接灸: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区别在于有无灸疮。
间接灸;使用姜、蒜、盐为介质。
方法:将艾炷放于介质上,然后点燃。
三、艾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区别:在纯艾条中加入一些辛、香之品,增加活血,散寒、温通之力量,比如麝香、川芎、红花等。
3、艾条灸 手持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
(1)温和灸:将艾卷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灸的部位,约距离皮肤2-3cm,使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
(2)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此法热度强,注意防治烧伤皮肤。
(3)回旋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3cm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
四、温灸器灸法
多见关节灸,单孔灸,双孔灸,随身灸,使用简单,可独立操作,容易购买。
五、治病及保健使用方法及作用
1、痹症治疗
痹症就是由于受到了风、寒、湿邪,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如退行性膝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活动时有声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关节怕冷,喜欢温暖),腰痛(以腰部冷痛,感觉冰凉或怕冷、膝盖以下酸软无力),肩周炎(肩膀疼痛以肩前、肩后为主,活动不灵活,50岁前后易发),肘关节、手腕(的疼痛麻木、活动僵硬)、脚踝扭伤后(扭伤一段时间后仍感觉不舒适)、风湿病、类风湿导致的关节变形疼痛。
2、阳虚的治疗
表现一身怕冷,穿衣较多,冬天四肢不温,手脚冰凉,常和饮食有关,可以灸百会、气海、关元、肾俞。
3、气虚治疗
4、其它疾病:因病不同,穴位不同,失眠的灸法,同时可配合阿是穴灸法。
5、穴位保健灸法
常用的保健穴位:百会、大椎、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膏肓、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定位)
(1) 足三里灸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在此穴施灸能预防中风,祛病延年,古人把三里灸又称长寿之灸。由于施灸方法不同,临床上又分为足三里温和灸和足三里瘢痕灸。
(2) 神阙灸
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在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生家的重视。由于所用的药物不同,临床上又分神阙隔姜灸,神阙隔盐灸等。
(1)神阙隔姜灸:取2mm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2)神阙隔盐灸:取干净食盐适量,研细填满脐窝,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所灸壮数、时间及感觉与神阙隔姜灸相同。两法亦可配合使用。谨防烫伤
(3)大椎灸
大椎穴旁开0.5名百劳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有总督诸阳的作用,故又称为阳脉之海。能主宰全身,有解表通阳,疏风散寒,清脑宁神之功效。为保健灸要穴。临床上常用的有大椎温和灸,其具体操作同足三里温和灸。
(4)命门灸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本穴位于两肾俞之间,为生命之重要门户,故名命门。该穴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补肾益精,健脑益智之功,主治命
九火衰,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健忘痴呆,阳萎早泄诸症。
艾炷灸、艾条灸,也可使用灸盒灸,时间约15-25分钟,皮肤潮红为度。举例(节气保健灸)。
用灸法健身防病。男女老幼皆可应用。没有什么诀窍。贵在“坚持”二字,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在开展应用保健灸的过程中。有人往往开始有好奇,由于时间久了怕麻烦,或者急于在短期内求得效果,也往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