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介入治疗,您可能早就有所耳闻,在杂志上也经常看到这个名词。可是,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那么,介入治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技术,医生是如何操作的?下面为您一一揭秘。
什么叫介入治疗?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则靠服药。而介入治疗呢,既不像把人体剖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更多的医生习惯把介入治疗称为“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3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地讲,介入治疗就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开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核磁共振、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首先可以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或直接作用于病灶。比如治疗肿瘤,可以把药物直接打进肿块内,“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细胞。对于血栓,则可以“粉碎血栓+溶解血栓”。
其次,介入治疗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