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它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诊断的一门学科。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直接有效、简便微创的特点。介入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发展起来,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科、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各种肿瘤、血管性疾病),介入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且简便、安全、创伤小、合并症少、见效快。由于它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等方法,在疾病诊疗方面拥有传统的内、外科学不具备的(微创、可重复性强、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低、多种技术的联和应用、简便易行)独有特点,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立其重要地位。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Medicine)。介入医学的发展与普及,使患者有了更多的康复机会,日益成为人们选择治疗的首选方法,倍受患者关注和欢迎。
临床应用分类
一、全身各部位的血管与非血管诊断性造影
1、血管造影:各系统的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
2、非血管造影:如腮腺造影、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
二、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1、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Stent)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引起的全身各部位血管狭窄或闭塞,糖尿病足。
2、溶栓/取栓治疗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3、应用栓塞材料、Stent治疗动脉瘤、动静脉瘘。
4、应用穿刺术+PTA+Stent治疗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症。
5、应用栓塞术或血管收缩药物治疗出血性疾病,如急慢性创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产后大出血等。
6、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腹盆部血栓脱落。
7、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8、介入性器官切除如脾、肾栓塞术。
三、肿瘤介入治疗
1、选择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肿瘤(术前或姑息治疗)。
2、经皮穿刺治疗恶性肿瘤。
3、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或经皮穿刺治疗。
四.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1、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2、球囊或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气管及胆管狭窄。
3、囊肿或脓肿引流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