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压砸性、大批性的致伤特点,致使地震伤员中肢体创伤占大多数。地震伤员的骨折大多具有开放性、多发性、粉碎性及移位明显等特点。现也是伤后2月余,大批需康复治疗的伤员已陆续转回当地指定医院,虽然这些伤员都经过医务人员积极的早期救治,大部分获得新生,但有相当一部分伤员会遗留程度不同的残疾,残障。如果及早采取康复措施,就可有效预防和改善术后地震肢体骨折伤员的功能恢复,使其回归社会。针对这些地震骨科伤员的创伤特点、伤后治疗过程及目前现状,笔者根据对返回地震伤员(支援医院)和本地地震伤员(本院)康复干预效果总结如下,以便同仁参考,提出更宝贵意见。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何建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员来自本地地震伤员(门诊,住院)15例和转回地震伤员(门诊,住院)100例。
2、治疗方法:
骨折固定期
1、减轻肢体肿胀 用枕头或悬带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减轻肢体肿胀。另外,在抬高肢体后,患者可主动活动远端不受影响的关节,如手指、脚趾,向心性按摩以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减轻水肿。
2、注意并发症 对于配戴石膏的伤员,如出现严重疼痛、感觉缺失或麻痹、手指或脚趾颜色变瘀黑、肢体变得无力、不能活动等,需要拆除石膏架,重新调整配戴。
3、物理治疗 非金属内固定者采用短波或超短波,直流电疗,低频脉冲磁疗,沿与骨折线垂直方向按摩治疗等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期
1、及早活动没有受伤的肢体及关节
如上肢的钟摆活动、握拳、屈伸膝关节等,可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和挛缩。对骨折愈合良好僵更的关节,可配合热疗(蜡疗)进行手法松动;如配戴石膏、夹板固定,医护人员应指导伤员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运动,特别是针对在石膏内的肌肉,以减轻肌肉萎缩与粘连,对组织挛缩,粘连严重者,可使用持续牵引(矫行器固定于功能位)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是矫治关节挛缩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利用软组织的可塑性和对粘连松解的作用。一是每次运动要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二是用力程度以轻度疼痛为限,三是每次使关节屈伸均达极限,共10个来回),动作应平稳,缓和,有节奏,以不影起明显疼痛为宜。另外,未被固定的部位应进行一定的肌力训练(肌力0-1级时行助力运动;肌力2-3级时以主动运动训练为主,亦可行助力运动,做助力运动时,助力应小;肌力4级时行抗阻训练),如下肢配戴了短石膏,患者可练习直腿抬起、单腿桥式运动等,加强臀部及股四头肌的肌力。
2、及早离床活动
如用助行器步行,除了医护人员必须定时为患者在床上翻身以预防褥疮外,也应教导患者主动在床上活动、坐起及简单的转移活动等。此外,以手术或石膏固定的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助行器步行。
3、恢复ADL能力及工作能力
上肢采用作业治疗和职业前训练,改善动作技能和技巧。下肢以步态训练,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尽力让病人自己梳洗、吃饭,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以达到活动的目的。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情况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借助双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动,晚负重,做到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4、物理治疗
可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消炎、消肿、减轻疼痛、减少粘连、防止肌肉萎缩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物理治疗包括:①温热疗法,如传导热疗(蜡疗、中药熨敷)、辐射热疗(如红外线、光浴)均可应用。②超短波疗法或低频磁疗,可使成骨再生区代谢过程加强,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提早出现。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适用于超短波治疗。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板内固定时禁用。③音频电或超声波治疗,可减少瘢痕与粘连。结果:
根据评定目标(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对位与骨痂形成情况;有无假关节;有无畸形愈合;有无骨化性肌炎;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长度及周径;感觉功能;ADL能力)综合评定,优化改善率达95%,ADL康复率达80%。
讨论:
本次地震伤员约有5%的肢体存在压砸伤合并神经受损(应详细检查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同时采用肌电图检查以确定神经损伤的性质及程度,供治疗参考。对于闭合性神经损伤可暂不予手术处理,行康复治疗3个月后视恢复情况而定下一步治疗方法.对于开放性的神经损伤,特别是创面感染时,无论神经是否断裂均不予手术处理,可观察3个月后视情再做神经修复手术。肢体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不可忽视)
肢体损伤、骨折术后,往往由于医师担心影响骨折部位的牢固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伤者害怕疼痛而未进行功能锻炼,这可导致肌肉萎缩、肌腱挛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直接影响到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与质量。另一种现象则是不科学的活动如过度活动及过早负重活动等导致钢板断裂、拔出或钢钉拔出、骨折处畸形等严重问题。康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情况及远端肢体的颜色、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避免再次受伤。
因此,尽早、正确、科学的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肢体创伤、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在术后早期(2周之内)主要先在骨折邻近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伤肢肌肉的舒缩活动。中期(3-8周)除继续进行伤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逐渐松动关节和活动关节。肢体功能锻炼主要为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如负重锻炼,使各关节尽快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使其同胞们早日回归到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