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碘盐无助预防辐射,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纯属谣言,抢购没必要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欧美部分地区公众开始购买碘盐防止核辐射,我国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
由于谣传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首先从我国沿海地区刮起食盐抢购热潮,全国多个超市也随之出现有市民抢购食盐,导致各大超市食盐告謦。有人因为买不到食盐而转购泡菜盐甚至酱油,以代替食盐使用。
其实,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同时,碘片对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也没有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断放射性碘的吸收,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
碘盐和碘片不一样。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的吃碘盐对身体有害无益。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每个人每年平均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mSv,其中包括宇宙射线、地面γ射线以及来自空气和食物的辐射。一些人类活动也会导致辐射,如佩戴夜光表、乘坐飞机、抽烟、X光检查等都会使人吸收一定的辐射。经过长期观察和调查,这些日常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我国环保部门和国家核安全局的辐射监测值显示,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日本核电事故影响。同时,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也表示,日本核电放射性物质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因此,目前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碘片没有必要。
核污染物主要向日本福岛核电站东部偏南方向沉降,造成的核污染不会影响中国。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最新预报结果显示,3月17日08时至18日08时,核污染物主要向日本福岛核电站东部偏南方向沉降,造成的核污染不会影响中国。
受冷空气东移入海的影响,核污染扩散物质随气流向东偏南方向移动,扩散至日本东部的太平洋区域,未来三天对中国无影响。
一个地区是否受到核污染,是可以采用放射线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的,社会公众不必恐慌。
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对人体没有危害
我国目前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药品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部门批准。 放射性药品所含化学量一般微量,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放射性药品虽然含有放射性核素,但其辐射剂量对人体无伤害 。
治疗用放射性药品一般发射β射线,其体内射程很短,只作用于病变组织或靶器官。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其副作用与放疗、化疗或手术治疗相比,甚至更小 。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品一般发射γ射线,其体内生物效应小,半衰期一般很短。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对人体基本无损害。一般做一次核医学检查,所受辐射剂量比一次胸透、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要低。
因此,在临床合理用药和适当防护的前提下,对患者及其亲属、社会和环境是安全的。
发生核污染时,如何防核辐射
大中小
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并及时淋浴,清除核污染。
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
体外照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
窗和通风系统,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体内照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远离核辐射指南
1.进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及时更换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并将其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张春银简介
张春银,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九批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科普专家及专题委员。
1994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医学系,2005年获医学硕士学位,2009年晋升教授。从事核医学核素治疗、影像诊断、教学及科研工作 。擅长将核技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如甲亢、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分化型甲状腺癌、脊髓空洞症、转移性骨肿瘤、浸润性突眼、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瘤、瘢痕组织增生等。尤其擅长甲状腺疾病治疗及SPECT、PET/CT影像诊断。自工作以来,完成上万例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和数万例病人的核医学SPECT、PET/CT影像诊断。研究方向:肿瘤PET-CT显像及核素靶向治疗。
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或主研科研课题10余项,参加学术交流30多次,获发明专利1项,泸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甲状腺疾病患者自我保健知识》主编,《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问答》副主编,参编《放射性核素治疗学》。
多次被学院及医院评为“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工会活动先进个人”,医院首届“优秀医生”,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通讯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