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课题,是我们蠢蠢欲动但又瞻前顾后的事情,是立竿见影但又谨小慎微事情,是需要我们要认真探讨又要努力践行的事情。抗凝治疗涉及的基础理论深奥,涉及的临床范围广泛,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今天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能力欠缺,所讲之处一定有不够严谨,不够深入,不够恰当的地方,希望同仁们批评指正。但愿抛砖可以引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抗凝治疗在妇产科领域应用是我国“十五”攻关课题之一,2004年美国妇产科学会也重点提出并深入研究。
一、主要药物
1、抑制凝血过程的药物:肝素类(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达纳肝素钠,伟素),阻止血液凝固和防止血栓形成。
2、抗维生素K药物:双香豆素,华法林。
3、抗血小板药物:Aspirin,双密达莫,前列环素,氯比格雷等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等机制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分泌功能。
4、降低血粘稠度的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去纤维蛋白制剂。
5、丹参等活血化瘀的中药。
二、适应征:
1、有遗传性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
2、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孕妇。
3、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孕妇。
4、子痫前期―子痫。
5、羊水栓塞(DiC)。
6、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7、防止和治疗妇产科术后静脉栓塞症。
8、IVF-ET,OHSS。
9、产科感染。
10、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
11、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
12、妊娠期脂肪肝。
13、妊娠期胎盘功能低下。
1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三、抗凝剂的选择
药物种类很多,但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限制了妊娠期抗凝剂的使用。
1、普通肝素(UFH)分子量较大(10-56ku),一般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属FDA认证的C类药。肝素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抗凝活性,抑制凝血过程多个环节。
① 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② 对抗凝血酶;
③ 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
2、低分子肝素(lou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分子量较小(3-10ku),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不良反应少于肝素,属FDA认证的B类药。LMWH具有以下优点:
①抗凝作用可以预测,勿需严密监侧;
②半衰期较长,每天仅需给药1-2次;
③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见;④抗凝血因子Xa作用强,而抗凝血酶作用弱。
3、戊聚糖钠(fondaparinum sodium)属妊娠期B类药,文献报道不能通过胎盘,对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可快速选择性地与抗凝血酶Ⅲ结合,使其抗Xa因子的天然活性增强300倍,阻断凝血反应核心步骤,防止血栓形成和发展。对血小板活性无影响,与血小板因子IV无相互作用。
用药品Arixtra 2.5mg qd ,无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对BT、PT 、APTT 、INR 无影响。不被鱼精蛋白逆转。禁用於伴有活动性大量出血的患者,慎用於肾功能重度损害或体重2.5倍 PT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