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是妇产科领域最富成效的研究领域。继宋鸿钊教授根治绒癌取得成功之后,对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的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已越来越趋于系统化与规范化。1998年,在全国第六届妇科肿瘤学术会议上,制定了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和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规范。
经过8年多的临床实践,该规范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和促进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规范化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科的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日益完善,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又对该规范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将征求意见稿在2006年11月举行的全国第九届妇科肿瘤大会进行讨论并征求修改意见,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妇科肿瘤的诊治水平正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一、宫颈癌
1、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宫颈癌依然是妇女的主要杀手,地位居乳癌之后。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约46.6万,80% 在发展中国家,其中约13万在中国。70年代,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为10.28/10万,90年代为3.25/10万,下降了69%,应该说防治工作有很大成绩。
宫颈癌的防治的确是保障妇女健康的重大课题,是妇产科医生的重要责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浸润癌的发生下降了,但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特别是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floma Virus, HPV)感染有明确关系。
当前,对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治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防治和筛查发生了三项革命性变化:
①宫颈阴道细胞涂片技术的重大进步,包括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CCT),这是细胞的识辨阅读系统,便于质控。液基薄片技术(Thin Prep, Liquid-Based Monolayers TCT),这是制片系统,提供了收集细胞全面而清晰的涂片。
②TBS分类(The Bathester Classification System),该分类1988年出台,1991年修改,2001年4月9日重新评估、修正、完善(2002年4月JAMA 刊出)。传统的巴氏涂片及分级逐步被代替。
③HPV检测的高度自动化和标准化,特别是HPV DNA检测或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 HC),更为准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亟待需要建立宫颈癌的筛查制度和方法,建立宫颈病变的诊治规范。
同时,学术发展和亚学科队伍建设亦至关重要。我国于2000年6月,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宫颈病变诊治研讨会,提出了规范化意见,之后各地都相继开办了研讨会和学习班,并于2002年11月于珠海召开了全国首次宫颈病变学术会议,使该领域的工作提升了一个新水平,也建议成立相应的组织,如子宫颈病变及阴道镜学组(Chinese Cervical Lesions and Colposcopy Group, CCLCG), 目前已初步拟订了子宫颈病变的诊治指南。
2、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以前认为对于宫颈癌的处理基本上是早期手术治疗,晚期放疗,但对于局限性晚期宫颈癌给予一定疗程的化疗,肿瘤可能明显缩小,甚至消失,通过这种降分期化疗使相当部分本已丧失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又重新获得了手术机会。
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在方面也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临床总体缓解率提高,可以提高局部治疗作用,缩小肿瘤的体积和浸润范围,并且不增加手术困难及术后并发症,还可以改善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
3、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表现,而且晚期宫颈癌发生率下降,早期宫颈癌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 25-34岁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生率增加了77%。因此,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radical trachelectomy)应运而生。
近年来,国内也已陆续报道该术式的临床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结局。
但要求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进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
1)希望(强烈)保留生育能力,
2)没有其他生育能力受损的临床证据,
3)FIGO临床分期IA2、IB1,4)肿瘤直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