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患者忽视的疾病。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一般不难,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水平降低,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内外铁减低或缺失,符合上述指标就可以明确诊断。其治疗上通常选用口服、肌肉注射或者静脉补铁,合并应用叶酸、维生素C等。
但是,单纯补充铁剂就能治好缺铁性贫血吗?回答是否定的。在门诊的时候,我通常会给患者打一个比方: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或者储备铁)好比盛在木桶里面的水,木桶漏了导致红细胞丢失,进而导致贫血。补铁治疗通常只是给木桶里面添水,但是如果不找到木桶漏水的地方,即使暂时能把水桶里面的水添满,时间一长水仍旧会漏出来。因此,缺铁性贫血,除了补铁治疗,寻找并发现铁丢失的原因(通常是红细胞丢失的原因),是其治疗的重要环节!
缺铁性贫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其一是铁的吸收不足,其二是铁的丢失过多。第一种原因很简单,由于中国人大多数用铁锅炒菜,且食物中铁元素足够,往往不存在“吃的少”的问题。吃进去的铁主要经过胃酸的处理后,在小肠上部吸收,通常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容易出现铁的吸收障碍。第二种原因则比较复杂,人体几乎所有部位都可以出现红细胞丢失,这就需要个体化去寻找红细胞丢失的原因。
通常年轻男性的缺铁性贫血,往往需要注意消化道的问题,如胃溃疡、痔疮出血;年轻女性则重点考虑月经量异常等原因。而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女性,则需要重点排除消化道肿瘤和妇科肿瘤。对于居住在农村、牧区的患者,需要排除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如钩虫感染等。而妊娠期妇女,由于铁的需求增加,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缺铁性贫血都必须把全身的检查都做一遍,但是,对于怀疑有消化道出血、月经出血或其他情况的患者,胃肠镜、妇科检查等是十分必要的。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缺铁性贫血经消化道检查发现恶性肿瘤的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