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标准
1、分子诊断
基因改变符合HLH,即可确诊,主要的基因异常是:穿孔素基因突变和hMunc13-4基因突变。穿孔素基因(perforin gene)位于10q21,20-40%的FLH存在该突变,hMunc13-4基因位于17q25,该基因突变也是FLH的病因。
临床表现
⑴发热
⑵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⑶血细胞减少(2系以上)
Hb<90g/L(新生儿<100g/L)
Plt<100*109/L
ANC<1.0*109/L
⑷高甘油三酯或/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TG≥3.0mmol/L
Fib≤1.5g/L
组织学发现
⑸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嗜血现象,除外恶性病变。
新增诊断标准
⑹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如
⑺血清铁蛋白(Fer)≥500ug/L
⑻可溶性CD25(IL-2受体)≥2400U/ml
二、化疗
1 、初始治疗(8周)
VP16: 150mg/m2, 2/w, (1-2W)
150mg/m2, 1/w, (3-8W)
Dex: 10mg/m2/d, (1-2W)
5mg/m2/d, (3-4W)
2.5mg/m2/d, (5-6W)
1.25mg/m2/d, (7W)
tapered stop (8w)
CsA: 第1周开始用(6mg/kg开始),保持血药浓度200ng/ml。
鞘注: MTX+Pred二联用药。确诊时及治疗第2周进行CSF检查评估,如2周后病人有临床症状或脑脊液异常,则每4周进行1次鞘注。
2、维持治疗(9-40周)
VP16: 150mg/m2, 1/2w
Dex: 10mg/m2, 1/2w(用3天)
CsA: 维持用药,保持血药浓度200ng/ml。
三、疾病状态判断标准
1、化疗有效(分别于化疗后2w、4w判断,决定是否继续化疗或更换治疗方案)
⑴热退
⑵脾脏缩小
⑶Plt≥100*109/L
⑷Fib正常
⑸Fer下降≥25%
2、完全缓解
⑴热退
⑵无脾脏肿大(部分病人可轻度肿大)
⑶无血细胞减少(Plt≥100*109/L,Hb≥90g/L, ANC≥0.5*109/L)
⑷TG<3mmol/L
⑸Fer<500ug/L
⑹CSF转为正常(以前阳性者)
⑺可溶性CD25下降(可查者)
3、疾病活动
未达到上述完全缓解标准者
4、疾病反复
CR后又出现以下8条中3条以上者
⑴发热
⑵脾肿大
⑶Plt<100*109/L
⑷TG≥3mmol/L
⑸Fib≤1.5g/L
⑹出现嗜血现象
⑺可溶性CD25≥2400U/ml
⑻Fer水平再度上升
出现CNS症状,可以作为单一的疾病反复指标!
四、移植治疗
1、移植治疗指征:原发(家族性)HLH,重症/持续不缓解的非FHL, 或8周初始治疗缓解,观察期间又复发的非FHL。
2、移植治疗方案
⑴供着:同胞BMT/PBSCT,全相合无关供者,单倍体相关供者、脐带血(非去T)
⑵预处理方案:Bu/Cy+VP16
Bu: 2mg/kg,po; 1.6mg/kg,iv; bid, d-8~-5
VP16: 30mg/kg,iv, 6H(max1800mg), d-4
Cy: 60mg/kg,iv, 1H, d-3~-2
⑶GVHD预防: CsA+sMTX(+1,+3,+6)
对于脐血移植者或肝功能异常者,可用MMF替代MTX,15mg/kg,bid; 从0天开始应用,40天后减停。
对于无关供者移植,加用AT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