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仁等5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
据考,“五轮”最初出现于晚唐时期的《刘皓眼论准的歌》。在我国现存医籍中,则以《太平圣惠方・眼论》的记载为早。至于将眼划分的各个部位名之为“轮”,《审视瑶函・五轮所属论》的解释是取“其像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五轮学说源于《内经》。如《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颉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大体指出了眼的各个部分与脏腑的关系。后代医家在此论述的基础上发展处将眼局部划分为五轮,分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与生理、病理,并用于指导临床病症论治的理论,即五轮学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