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老龄化,认知功能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血管性认知障碍在认知类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各类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和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引起的痴呆,是一种获得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他起病可急可缓,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每次脑血管病的发作可作为新的打击,加重原有认知损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韩璎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除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包括一系列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典型表现出的记忆损伤,脑血管可影响到认知功能的其他方面如执行功能、语言功能,并且脑血管病患者的人格改变、行为和情绪紊乱也可能比记忆损害更为突出。对于早期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可能仅表现为动作迟缓、总想上厕所,在这一阶段,很多人会将行动变慢归结于老了,正常;而对于泌尿系症状,很多老人往往选择就诊于泌尿外科,但是却常没有很好的疗效。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变得反映迟钝、信息加工速度减慢,并且语言表达上也会出现问题,比如稍复杂但是曾经熟悉的菜具体怎么做需要仔细思考;跟他说什么事儿要过很久才能转过来弯;讲话也会变得词不达意,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更严重的表现可以体现为时间、地点、人物认知障碍,例如,忘记了春夏秋冬、年月日;出门容易迷路;不认识亲人,管女儿叫妹妹;另有一些患者会抑郁,从而产生自罪、自责感,严重者存在自杀倾向。
有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初无认知损害患者占56%,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占40%,血管性痴呆占4%。而1年后,10%无认知损害患者发展为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有11%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发展为痴呆,而有31%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症状恢复。由于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可干预性,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神经变性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症不同,属于非神经变性病引起的痴呆,是假性痴呆,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可逆的。如对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防治,则可以延缓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进展。如有上述症状,去医院的记忆专科门诊,通过查记忆量表、验血及辅助影像检查等可以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家属需要配合医院,配合医生,做好对病人的陪伴、护理工作,家属对病人的关爱,对病人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患者本人也需按医嘱足量足疗程服药,定期复诊,不能擅自加药减药停药。
本文系韩璎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