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之前,人们就认识了肾衰竭要限制饮食,低蛋白饮食成了众所周知的真理,在食物品种的选择方面亦诸多限制,强调食肉类、少吃豆类等含蛋白质丰富的植物。病人住院时见到派膳员就眉头皱,在家里受家人控制,这不能吃,那又不宜吃,饮点豆浆又不行,任何豆制品都从食谱中消失了。为了达到医生的优质低蛋白饮食要求,尚未发展至尿毒,就已因单调的食谱而形成厌食,因失去食的乐趣而颓丧。日子长了便日渐消瘦,颜容憔悴、体形单薄,便难以支撑了。虽然80年代初医学界提出了营养疗法,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加上口服补充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肾灵),营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由于食物种类受到限制,我国大多数病者情绪、食欲改进不大,可能是与我国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抵触较多有关。就是接受透析后,已放宽饮食蛋白量的限制,尤其是腹膜透者,还鼓励他们多吃,仍因为不敢吃豆类蛋白而感单调、不称心。
现代研究认为肾衰竭一定要坚持营养疗法,尤其是肾功能下降后,接受透析治疗之前这段时间更为重要。因为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保证身体营养所需,又可以减轻尿毒症的不适,更重要的是延缓肾衰竭的发展速度。是有事实为证的。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残余肾单位(尚未被肾病破坏的肾组织)的负担,便减慢被伤害的速度;又可减少尿蛋白(尿中蛋白排出多会诱发肾内有害物质产生,这些物质反过来伤害残余肾单位),保护肾脏,减轻肾硬化的程度,这样做不是一举两得吗?
所以,肾衰竭更要讲饮讲食,并且是肾衰竭未透析时的关键性治疗措施。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营养治疗呢?近年有非常大的变革。主要做法有几方面,有些由医生调节执行,但在营养治疗中食多少?能吃什么?是最核心的和最有争议性的问题,又是肾衰者讲饮讲食必须知晓的问题,浅谈如下。
(1)蛋白质进食量巧安排:患者肾功能衰竭后,过份限制蛋白质食量会带来营养不良的恶果,食多了又怕伤肾,颇为难。经过医学界的研究,给人们订了一个基本的计算法,为保障一般肾病者的需要,每天每公斤体重至少要有0.6~0.8克,如果重50公斤的人,每天应进食30~40克蛋白质;肾功能下降后,又随下降的程度而递减,例如刚进入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血肌酐221微摩尔/升(即旧单位2.5毫克/分升)时便开始低蛋白饮食,每天按每公斤体重给予0.7~0.9克,当肌酐超过44.2微摩尔/升时便减为0.6~0.7克,如果患者是糖尿病肾病,又应稍放宽,在非糖尿病肾衰病人的基数上每公斤体重增多0.05~0.2克。有人会问:每天食几十克蛋白,大约相当一两,不会把人饿死吗?营养学计算蛋白质不是以食物的总重量作标准,因为食物中除了含蛋白质外,还有相当多的水份、纤维、脂肪、淀粉等其他物质,从食物成分表中可查到食物所含蛋白量,例如100克下列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克数分别是:瘦猪肉16.7、牛肉20、鸡肉23、草鱼17.9、一个鸡蛋5、黄豆36、米饭2.6、面条7.4、面粉9.9、马铃薯1.9、南瓜0.5等,每天所食的蛋白质量以此计算,加上各个品种的合理搭配,一定可以吃饱的。
(2)食物品种搭配有新概念:治疗肾衰的一贯观念是十分强调进食优质蛋白,即尽可能选择动物肉类,不食或少食植物蛋白,因此便产生了忌吃黄豆之传说,有人说:宁食一个蛋,好过一碗饭。由于形成了这种概念,不少病人得不到足够热能而消瘦;食谱的限制而厌食,甚至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乐趣,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近年研究发现,植物蛋白可能有减轻肾内高负荷作用,动物实验又证明可减少蛋白尿,从而减轻了蛋白尿对肾脏一系列的损伤,对保护肾脏有一定裨益。从此为含丰富蛋白的黄豆翻了案,把消息告知肾衰病者,他们无不拍手称好。便并不等于要走旧概念的另一个极端,近年主张在食谱中先保证足够的动物蛋白,大约占总蛋白量的50%~60%,如果联合应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时,对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不必限制了,让病人自由选择食谱,自然会带来更多的人生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