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不规律的增加,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我的门诊工作中几乎每周都会碰到一两例突聋的患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些患者很幸运,刚发病就来到了我的门诊,经过检查后给与一段疗程的药物治疗很快就康复了,然而更多的患者却因为找到我时已发病1月以上,在其他医院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再治疗的难度已经很大,因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但经过治疗仍有很多患者有所恢复,只是遗憾的是不能完全康复了。
突聋不同于其他影响听力的疾病,属于急症,发病突然,故名突发性耳聋,往往在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就可以发展至程度非常严重的耳聋,可以伴随耳鸣,少部分患者可以伴有头晕。单耳发病尤为常见。治疗强调越早越好。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病因听力损伤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对于重度耳聋患者强调早期使用激素制剂,量也应该因人而异,尤其像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激素使用还应该视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因此该病的治疗近年来也有很多的新观点和方法,如果接诊医生对这些新的理念知之甚少就很可能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和药物,如果发病3月以上理论上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的几率已经很低。这与面神经麻痹的治疗颇有相似之处,应该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及时治疗尤为关键。
对于该病的病因目前主要有几种学说。如感染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等。比较公认的常见的病因首推微循环障碍学说,因为供应内耳的血管只有一条终末动脉就是内听动脉,它从小脑前下动脉分出,无侧枝循环。该动脉如果发生痉挛或栓塞就会对内耳功能立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也就会表现出诸如听力骤降,耳鸣,头晕等一系列症候群。不同患者的症状会有些差异,但共同的一点肯定是听力的减退,但听力减退又有区别,比如高频听力减退,低频听力减退,全频听力减退。相应治疗上也有差异。因此患者就诊听力检查是必查项目,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进行耳声发射检查判定耳蜗功能,前庭功能检查对伴有头晕症状的患者也应该选择,而很多患者如果就诊神经内科,医生往往会推荐脑CT脑血管造影颈椎CT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实际上这些检查不但费时费力费钱,没有多大意义,还会因为预约检查排队等结果又耽误数日,对该病的治疗而言就意味着失去了治疗的最宝贵时机,因此医生经验至关重要,应该对该病有较高的敏感度,注意排除该病,因为很多患者如果开始听力损伤不是很重的话主诉症状往往是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症状,容易误导医生。即使耳科医生也会经常发生误诊误治的情况,如诊断为耵聍栓塞,中耳炎,鼓膜内陷等。我在门诊工作中就经常遇到误诊的患者,因此该病首先应该强调明确诊断及早药物干预治疗,有时即使检查无法实施(如很多医院周末无听力学相关检查),有明确的发病特点即突发的听力下降,治疗也应该先行。
根据我近两年来的经验总结,只要发病还未超过3个月,经过合适的药物治疗,尤其是激素选择得当(包括制剂和给药途径),仍有近半数患者可以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听力改善尤为明显,因此突聋患者发病3月内仍应该积极治疗,只不过强调的是要注意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最合理的药物治疗。这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该病治疗的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