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耳鸣患者?确切数字无从得知,但从网上网友咨询的问题中耳鸣占的比例可以估计,耳鸣在中国差不多是最多的耳科不适主诉。患者众多然而真正对耳鸣治疗的知识有系统了解的医生却是凤毛麟角,或者说大多数医生没有耐心去给患者解释耳鸣相关知识。让所有患者都到大城市的大医院找大牌专家看病也不现实。因此我认为耳鸣患者主要应该依靠自身,多了解学习耳鸣的相关知识,这样会给就诊以及配合治疗创造条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科普任务。我愿意做出我微薄的努力。以下内容摘自谭祖林主编的《耳鸣防治130问》一书,该书浅显易懂,是一本科普的好教材,所以特把部分内容介绍给广大耳鸣患者。耳鸣基础知识我认为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地配合治疗。大家一定要记住,一位经验丰富的耳鸣诊治医生一定会问诊非常仔细,检查细致而不盲目,有针对性。因此针对不同的耳鸣患者给出的一定是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而绝不是以不变应万变,更不会对所有患者用药千篇一律,给出如出一辙的建议。近期我将再专门介绍耳鸣治疗的前沿知识以飨读者,希望给广大耳鸣患者以帮助。
1、什么是耳鸣?什么是颅鸣?
俗话说的“耳朵里叫唤”,似乎已给耳鸣下了定义,但这只是说了耳鸣的现象,没有反应出耳鸣的实质。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一上火,耳朵里就吱吱叫,有时吃点清火的药,有时不吃什么药,它自己也会消失。”这些都是耳鸣的现象。至于耳鸣的定义,目前通常认为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响声这样一种主观感觉。这个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没有外界相应声源或刺激,其二是主观感觉。耳鸣不能被他人听到,而仅能被患者本人感觉到。
因为耳鸣是人类的一种主观感觉,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耳鸣,也就是说耳鸣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但自从有了语言,才有了耳鸣的主诉;自从有了文字,才有了耳鸣的记载。公元前4-5世纪,希波克拉底已对耳鸣有所记录,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16世纪埃及的莎草纸的古写本中。
耳鸣是耳内的一种闹音感觉,是一种自发性内在性噪声。患者可以感觉耳内有嘶嘶声、铃声、哨声、浪涛声、汽笛声、马达轰鸣声、蟋蟀叫声、蝉鸣声、刮风声等多种多样的声响,但他所处的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鸣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蛋儿在叫,有的双耳齐名;有的响声在耳内,有的指不出方向,好像整个脑子里鸣叫,故而称之为颅鸣;有的耳鸣断断续续,有的日夜叫闹不停。轻声耳鸣在安静留意时方觉存在;重声耳鸣无论休息还是工作,都觉吵扰不安。
耳鸣有的由耳病引起,有的则是全身性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耳鸣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客观上无法对它进行评定,因而临床医生对它尚不甚了解,通常医生难以作出确切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耳鸣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
颅鸣本质上也是耳鸣,颅鸣者常诉说鸣声在脑中,实际上它是双侧耳鸣的立体声听觉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某些颅鸣患者进行耳鸣掩蔽试验时,可改变颅鸣处距头颅中线的位置。这一现象从一侧面证实了上述观点。因此,临床上对颅鸣者常按照耳鸣来处置。
2、如何描述耳鸣?
描述某个患者的耳鸣,就需要描述其耳鸣的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耳鸣的部位、性质、时间、特征、音调、响度,以及耳鸣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程度。
(1) 部位:包括耳内―单侧还是双侧、左侧还是右侧;颅内―部位明确或是无法确定。
(2) 性质:单一声音、两种或两种以上声音的复合,耳鸣声可以为“嗡嗡声”‘“轰轰声”、“吱吱声”、“叮当声”、“汽笛声”等。
(3)时间特征:可为持续性、间歇性,稳态或波动,还有耳鸣病程时间。
(4)音调:低频声、中频声或高频声。耳鸣声调一般采用匹配法来测试,其目的在于找出耳鸣的主调频率,为耳鸣掩蔽治理选择合适的掩蔽噪声提供依据。
(5)响度:对耳鸣响度的确定,有助于医生及耳鸣患者了解和评价耳鸣变化的情况。耳鸣响度的测试可用匹配法来进行,也可用患者的自我评估来衡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如果患者能合作,自我评估耳鸣响度与用听力计匹配法测出的响度很有相关性。自我评估耳鸣响度,在临床上可为耳鸣患者的诊断提供快速的诊断依据。
(6)耳鸣对情绪的影响程度:耳鸣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心理素质、性格特征有关。耳鸣症状轻微、患者性格坚强者,其情绪常无明显变化;反之,患者的情绪则可能受到影响,而出现心烦意乱、寝食不安。不良情绪反过来可造成或加重耳鸣症状。
3、耳鸣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耳鸣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刮风似的呼呼声,有机器响似的隆隆声,有蝉鸣般的唧唧声,或有的似虫鸣、鸟叫、流水声,以及哨声铃声等。耳鸣有的发生在一侧耳,叫做单耳鸣;有的发生在双侧耳,称为双耳鸣。有的耳鸣断断续续,称为间歇性耳鸣;有的耳鸣昼夜不停,叫做持续性耳鸣。轻者安静时科听到,重者无论学习工作时都可以听到。
有人认为,耳部传音装置(如外耳道、鼓膜、中耳听骨、咽鼓管)病变引起的耳鸣,多为低音调,如轰轰、呼呼、通通声:耳部感音装置(如内耳迷路、耳蜗神经、听神经传导径路,尤其是内耳迷路的耳蜗部分)病变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如蝉鸣哨声等。
耳鸣常常伴有听力减退、眩晕等症状。耳鸣可发生在听力减退前或听力减退后,也可同时发生。但有的耳鸣没有其他症状。
4、耳鸣怎样分型?
费尔德曼根据耳鸣患者的纯音听力曲线与耳鸣的掩蔽阈曲线的关系,把耳鸣患者分为以下五型:
I型:常为高调耳鸣,且伴有高频听力损失,听力曲线与掩蔽阈曲线从低频到高频逐渐靠拢,故又称会聚型。此型患者多属工业噪声性聋鸣,约占受检者的22%。
II型:比较少见,两条曲线从低频至高频逐渐分开,故又称分离型。此型约占受检者的2%
III型:听力曲线与掩蔽曲线相互毗邻,近乎重合,故又称重叠型。此型可见于梅尼埃病愈耳硬化症患者,约占受检者的53%
IV型:当听力曲线与掩蔽曲线的各个频率点相距10分贝或大于10分贝时,两条曲线有一定的间距,这意味着需要用较响的声音才能把耳鸣掩蔽住,故又称间距型。此型不多见,约占受检者的17%
V型:任何强度的纯音或噪声均不能掩蔽的耳鸣即属此型,故又称阻尼型或不能掩蔽型。此型可见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因听力损失严重,即使用很强的掩蔽噪声也只在患者的听阈附近,甚至根本听不到,因此难于产生对耳鸣的掩蔽效应。不仅如此,有部分患者尽管听到的掩蔽声很响,然而耳鸣依然如故。对双侧耳鸣患者,需双耳同时施加掩蔽声以确定是否属于此型。本型患者约占受检者的6%
5、为什么说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
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很多人都有耳鸣的体验。有些耳鸣症状很轻,或是很短暂,常不被引起重视;有些耳鸣则常扰人不安,影响休息和工作效率,成为病症。在极安静的环境中留心谛听,几乎每个人都有耳鸣,如在幽静的山林中一个人漫步时,常会因耳鸣声而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
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由于国内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只能引用国外的有关调查报告。英国、美国等都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听觉研究组、英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研究报告,耳鸣的患病率远比我们想想的要高。在英国和美国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15-20%。英国医学委员会听觉研究组的调查工作处在4个城市随机向人群寄出6804封信,要求收信人按信中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经过统计,这4个城市的耳鸣在总人口中的患病率为15.5-18.6%(耳鸣持续时间不足5分钟或由外界强声诱发的瞬间耳鸣者不计在内);耳鸣使患者严重心烦者,占调查样本总人口的0.4-2.8%;严重干扰正常工作或生活能力者,占0.4-0.5%。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与接触噪声量的增加,耳鸣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如果放松耳鸣诊断标准,将简短耳鸣及噪声暴露后的短暂性耳鸣也包括在内,则耳鸣的患病率将上升至22-32%。
假若根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的耳鸣患病率,再保守地降低一些百分比,则按10%估算的话,我国的耳鸣患者为1.3亿-1.4亿人,而且至少有1000万-1.5千万人耳鸣较重,需要得到医生的帮助。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有人将耳鸣作为主诉症状,或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而就诊。近年来在耳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相信在耳鸣的防治方面一定能够取得重大的突破,人类一定能够治愈和控制耳鸣这一临床顽症。
6、耳鸣的病程特点有什么临床意义?
耳鸣的病程特点多种多样,有的起病急,有的持续存在,有的简短发作;有的长期存在,达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有的则在起病后数日或数周后消失。耳鸣的这些病程特点对于耳鸣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耳鸣若是突然起病,且呈持续性,在耳鸣的病因方面,传音系统疾病一般为感冒后继发的咽鼓管阻塞或积液所致;感音系统疾病则常以巨大声响所致爆震性耳损伤、药物中毒或耳部外伤后为多见。但耳鸣虽然突然出现,而呈现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者,则常多见于梅尼埃病。耳鸣起病缓慢者,可因全身系统性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焦虑等所引起。
耳鸣的病程长短亦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时间很长或进行性加重者,耳鸣病因多与感音系统有关,常提示病变为严重不可逆的损害;而耳鸣持续时间短暂者,耳鸣病因多系传音系统疾患,病变多轻微,且属于可逆性损害。
掌握耳鸣的病程特点,有助于耳鸣病因的诊断、疗效^察及预后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应该仔细观察和了解耳鸣的病程特点。
7、耳鸣在性别方面有什么差异?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耳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发现耳鸣患病率在性别方面稍有差异。耳鸣患者中女性所占的百分比略高于男性,分别为55.3%和44.7%;在同种性别的被调查人群中,女性组的耳鸣患病率为17.6%,而男性组的患病率为16.9%。
耳鸣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影响因素不甚明了。目前大多认为:一是由于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男性差;二是由于女性工种与噪声接触更为密切,如纺织工厂的女工接触的噪声高达90-100分贝;另外,有些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由于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可导致或加重耳鸣症状。
8、耳鸣发病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耳鸣发病年龄的分布非常分散,不夸张地说从新生儿一直到80岁以上均可出现耳鸣。据国外文献记载,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说,从她记事时起就有耳鸣,她曾以为人人都有耳鸣,直到十几岁她才逐渐发现周围的人并无耳鸣。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发现其女儿从记事起就觉察到耳鸣。因此可以推测,耳鸣可从很小的年龄即开始发病。由于耳鸣一般是一种主观症状,尚无客观检测手段予以证实,根据患者陈述,记事时就开始有耳鸣,那么有呱呱落地到记事前,很可能就已有耳鸣了,但这一点无从证实,只是推论而已。
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鸣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据调查,最小发病年龄是3岁,最大的发病年龄是88岁,平均发病年龄略小于45岁。在40岁以后耳鸣黄炳率急剧上升,40-59岁发病者占全部调查者的49.6%。
耳鸣发病年龄在中年,可能与下列因素的综合效应有关:
(1)药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用药机会或次数增加。某些药物可损害听觉器官,长期或间断应用这些药物,可产生对内尔的蓄积毒性作用。步入中年以后,各种疼痛已逐渐增多,如头痛、骨痛、腰腿痛很常见,需口服各类止痛药以缓解这些疼痛,而常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等在某些患者可引起耳鸣。
(2)噪声因素:业已证实,各种噪声,尤其是强烈的噪声,是导致耳鸣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尽管在最初阶段仅引起瞬间耳鸣,但随着噪声接触的增加耳鸣可能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此外,噪声与药物对内耳的损害有相加效应,这将进一步加大耳鸣发生的几率。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结构发生很多变化。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基底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厚,柔软度变差,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毛细胞发生退行性变,靠内耳血液供应与体液环境维持正常功能的其他细胞(如螺旋神经节细胞等)也可产生退行性变,这些就是老年性耳聋产生的基本病理学基础,也可理解为中老年人产生耳鸣的内耳基本病理变化。老年人耳聋多见,而老年人耳鸣更多见,二者往往并存。
(4)全身性疾病因素:人到中年,全身性疾病亦随之增多。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可使听觉系统微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影响听觉系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耳鸣。
9、耳鸣会遗传吗?
大家知道,多数情况下耳鸣仅仅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耳鸣的致病原因复杂多变,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耳鸣是否会遗传这个问题,不能简而言之,而应视耳鸣的具体病因而定。从耳鸣的病因看,如果是外耳道耵聍或异物堵塞、中耳炎症等所致,显然与遗传无关;如果是耳硬化症引起的,由于耳硬化症具有家族遗传特性,因此这种疾病所致的耳鸣当然也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至于噪声损害性耳鸣或者药物毒性耳鸣,也可能因为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而表现出损害的敏感性。
耳硬化症是骨迷路致密的板层骨局造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当病变累及镫骨或耳蜗时,会产生传音性或感音性聋,同时伴有耳鸣。据研究发现,耳硬化症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多见于白种人,患病率还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可见于各种年龄,以中青年发病者居多,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5倍。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的克致耳鸣的疾病也可能具有遗传倾向。因此,要明确耳鸣是否会遗传,实际上是要弄清可致耳鸣的每一具体疾病是否会遗传的问题。
10、耳鸣与幻听有什么区别?
耳鸣与幻听都是听幻觉,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有的患者告诉医生,他有时听到哭笑声、歌声,说话声,但别人却听不到,实际上当时外界并没有这些声音,这就是幻听,表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了紊乱。此外,有的音乐家、作曲家、音乐爱好者往往也可以由于正常思维而听到完整的乐章,但经过实际测听,并没有这类声音,这一现象也属于幻听。
耳鸣和幻听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耳鸣是杂乱无章的、无具体内容的耳内或耳边响声;而幻听则是有意义的,或有 内容的听幻觉。幻听觉可见于癫痫发作状态(特别是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患者,只有经过详细的检查,排除了神经科反方面的原因,才能归类于精神性疾病。
11、耳鸣有什么危害?
耳鸣症状轻微或短暂时常不被重视;耳鸣严重时则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影响人的听力:严重的耳鸣常常会干扰患者的休息,使之产生极烦闷的感觉,以至于精力不集中,听觉敏感度下降。此外,响度过高的耳鸣本身即可以扰乱人的听觉内容,因而势必影响人的听力。
(2)影响人的精神生活:一旦患有耳鸣,尤其是严重的耳鸣,常常会使人烦躁不安,影响睡眠,从而使人产生悲观、烦闷的心情。而这种烦闷反过来又加重耳鸣症状。这种恶性循环作用的结果是使耳鸣患者的精神负担加重,常有思想顾虑、恐惧、精神过度紧张等表现。
12、耳鸣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
耳鸣患者常见心理反应如下:
(1)过分忧虑:调查表明,在耳鸣患者中至少有2/3的人为其症状而忧愁。他们所顾虑的问题及其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认为耳鸣没有治疗办法,占13%;耳鸣令其精神压抑、情绪抑郁占12.9% ;耳鸣将日趋恶化,占10.4%;耳鸣是终身的苦恼,占10.3%;耳鸣将使其听力受损,占8.9%;耳鸣妨碍其正常社交活动,占8.5% ;耳鸣影响注意力集中占7.7%; 耳鸣干扰休息与睡眠,占5.7%;耳鸣会导致耳聋,占5%。这些过分忧虑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有害无益,会使患者整日愁容满面,郁郁寡欢。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不无道理。一位有声望的耳鸣专家多儿克博士曾风趣地说:“我诊治过不少耳鸣病人,从外表上看,至少比其实际年龄要老10岁!”
(2)烦躁及情绪波动:耳鸣患者由于耳内或颅内持续不断地鸣响,常被吵得心烦意乱,不得安宁,非常痛苦。对于性格内向型患者,这种心理障碍不一定流露出来,而对于性格外向型患者,此类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烦躁及情绪易于波动。无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性格的患者,其心理障碍的本质相同,即由于异常感觉的持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进而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特别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下行抑制作用减弱,表现为自制力减弱、自我调控能力下降,烦躁及情绪波动。是否会引起这类心理障碍,往往取决于耳鸣的严重程度。轻度耳鸣患者少见;耳鸣强度较响且音调富于激惹性的患者就易产生这类心理障碍。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耳鸣响度类似者,其心理障碍表现程度多不相同,这取决于患者心理素质的差异,以及适应力的差异。心理素质较好且适应力强者,这类心理障碍程度就比较轻;反之就比较重,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3)睡眠障碍:失眠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常见症状,耳鸣可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一般认为,一旦耳鸣患者已入睡,极少会被耳鸣声吵醒,因为在睡眠状态下,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抑制状态,没有意识,所以睡眠中患者是意识不到或感觉不到耳鸣的,是不会被耳鸣吵醒的。可是一旦醒来,耳鸣会立即复现,性质及程度与睡前差不多。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哈泽尔于1979年的报告中指出,在所调查的病人中,有23.2%的人回答说在睡眠时曾被耳鸣吵醒过,其中约1/3的人竟然说每晚的睡眠都会被耳鸣吵醒。这也不难理解,睡眠中既然能被外界噪声吵醒,也就可能被内环境噪声吵醒。关于耳鸣是否会引起入睡困难的问题,各家的调查结果不一致,但总的说来,耳鸣程度越重,越易引起入睡困难,而且在严重耳鸣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出现率有性别差异,一般是女性多于男性。
(4)个性变化:耳鸣作为一类症状,可进一步引起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甚至形成一个强迫观念,改变了原有的个性,表现为喜欢离群独处、回避社交、沉默寡言,与病前判若两人。个性变化的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除与耳鸣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患者原有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
(5)抑郁状态:耳鸣导致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抑郁状态。一旦发现患者已处于抑郁状态,应当请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师会诊,佐以适当的药物治疗。抑郁状态的形成主要是耳鸣导致前述各项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排除,经受了长期的耳鸣折磨,再加上忧虑烦躁、失眠、性格变化等心理失调,使患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再积极求医,甚至与家中亲人与平日好友疏远,或情感淡漠、呆滞、少语、唉声叹气。失眠往往更为严重,常彻夜不寐。平时有吸烟饮酒习惯者,可表现为过度抽烟或酗酒。患者事实上已感到再也无法忍受耳鸣及心理上的折磨,再也感受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因而产生厌世的心理倾向。此时,如不及时治疗,难免出现悲剧性的结局。
耳鸣可引起一系列心理障碍,不言而喻,在耳鸣治疗学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心理咨询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耳鸣患者不妨走出误区,积极参加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治疗。而作为心理咨询医师,应该把有关耳鸣的知识耐心而扼要地向患者讲解,使患者对耳鸣这一症状有正确认识,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恐惧,稳定情绪,增强信心,最终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