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上以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特点。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本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复发。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内部因素如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等)、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经脉曲张等)、精神神经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遗传因素(如过敏素质等),其中遗传因素与个体的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外部因素如食物(如鱼、虾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等)、生活环境(如日光、寒冷、炎热等)、动物皮毛、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合成纤维等)。从发病机理来看,本病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本病属于中医学“浸淫疮”、“血风疮”等范畴。隋《诸病源候论?浸淫疮侯》云:“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宋《圣济总录?浸淫疮》曰:“风热蕴于心经,则神志躁郁,气血鼓作,发于肌肤而为浸淫也。其状初生甚微,痒痛汁出,渐以周体,若水之浸淫,淫u不止,故曰浸淫。”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清《医宗金鉴?血风疮》指出:“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搔痒,日轻夜甚。”指出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密切的关系。
临床表现与诊断
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1、各期湿疹的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湿疹:本病起病较快,皮损常对称分布,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亦可泛发全身,但常见于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外阴、肛门等部位。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渗液、糜烂及结痂,皮损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如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脱去痂皮而愈。自觉瘙痒剧烈。搔抓、肥皂洗、热水烫洗、饮酒、食辛辣发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重者影响睡眠。还可合并毛囊炎、疖、局部淋巴结炎等。
(2)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失当,致病程迁延所致。亦可初发即呈亚急性湿疹。皮损较急性湿疮轻,以小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慢性湿疹:可因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带灰色,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个别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滋。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张,饮酒、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2、湿疹由于病因和性质有所不同,好发某些特部位,临床表现可有一定的特异性,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以下几种:
(1)耳部湿疹: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也可见耳轮上部及外耳道,皮损表现为红斑、渗液、结痂及皲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外耳道湿疹可由污染的真菌刺激引起,或由于中耳炎引起的继发性传染性湿疹。
(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的妇女。损害局限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表现为糜烂、渗液,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一般不化脓。如顽固不愈或一侧发生者,应注意排除湿疹样癌
(3)脐部湿疹:皮损为位于脐窝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渗液、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
(4)手部湿疹:由于手是暴露部位,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疹极为常见。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形态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渗液、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粗糙。因手指经常活动而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
(5)阴囊湿疹:为湿疹中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至肛周,甚至阴茎部。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前者表现为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度糜烂、渗液、结痂,日久皮肤肥厚,皮色发亮,色素加深;后者潮红、肿胀不如前者,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上覆鳞屑,且有裂隙,因经常搔抓则有不规则色素消失小片,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常影响睡眠和工作。本病需与核黄素缺乏性阴囊炎相鉴别,后者病程短,无明显浸润肥厚,常伴有舌炎,内服核黄素后一周左右见效。
(6)女阴湿疹: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湿疹。累及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患处浸润肥厚,境界清楚。月经及分泌物的刺激可使病程慢性难愈。本病可继发色素减退,易误诊为女阴白斑。
(7)肛门湿疹:局限于肛门,少数可累及附近皮肤及会阴部。奇痒难忍。患处常潮湿、浸润肥厚,可发生皲裂。
(8)小腿湿疹:好发于小腿下1/3内侧,常伴有经脉曲张,皮损呈局限性暗红色,弥漫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渗液,日久皮肤变厚,色素沉着。常伴发小腿溃疡。部分患者,皮损中心色素减退,可形成继发性白癜风。
3、一些湿疹其临床表现、病程与一般湿疹不完全一样,为特殊类型湿疹,常见的有一下几种:
(1)自身敏感性湿疹:发病之前,皮肤某些部位有湿疹病变,如钱币状湿疹或小腿湿疹。由于过度瘙抓,外用药物的刺激,或并发感染使原皮损渗出增加,红肿糜烂,加之处理不当,创面不洁,使组织分解物、细菌产物等形成特殊抗原,导致机体致敏,结果使皮损全身泛发。
(2)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本病发生前,先在患处附近有慢性细菌性感染病灶,如中耳炎、褥疮、溃疡及瘘管等,从这些病灶中排出大量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敏感而致病。表现为病灶周围皮肤发红、密集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渗出较多,严重者可有显著水肿。
(3)钱币状湿疹: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皮损似钱币状而得名。常见于冬季,与皮肤干燥同时发生。皮损好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等处。皮损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成钱币状,渗液较多。慢性者,皮肤肥厚,表面有结痂及鳞屑,皮损的周围散发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自觉瘙痒剧烈,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4)裂纹性湿疹:又称乏皮脂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处,但多见于四肢,特别是年老者的胫前部。皮损呈淡红色,裂纹出红色更明显,类似“碎瓷”。此病多见于冬季,空气干燥,加之热水烫洗过勤而激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