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早期干预是通过对高危儿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早产儿的智力能力的各类训练。它用于发育(主要指神经、精神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通过一些措施,使这些婴幼儿的各项发展有所提高,或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或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干预可扭转婴幼儿偏离正常神经、精神发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且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起步越早、效果越好。
2、干预对象:
需要进行早期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围产期受到高危因素影响的存活高危儿,而高危因素按时期又分为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1、胎儿期高危因素:遗传因素、妊娠早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宫内感染、孕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母亲疾病(贫血、心、肝、肾、糖尿病等)、胎儿发育迟缓、多胎、宫内窘迫、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等。2、分娩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难产、剖宫产、产伤。3、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2500g)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筛查诊断方法:
①新生儿行为能力测定方法(NBNA):NBNA评分<35< span="">分者归入高危儿管理。②鲍秀兰主编的《52项神经运动检查》,通过检查意识反应、视听情况、原始反射、运动能力、肌张力检查、异常姿势检查等方面进行筛查。③新生儿听力筛查。④辅助检查: 头颅B超或CT、眼底检查、脑电图等。
4、干预方法:
①参照《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制定早期干预措施,7d后病情平稳后开始,新生儿期进行感知觉刺激按摩、视、听、抬头及四肢活动训练,每次约半小时以上,每天至少2次;婴儿期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②直接干预予新生儿视、听刺激, 注重按摩、被动体操、游泳等运动训练, 并按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抬头、翻身、坐位、爬行、站和走等主动运动训练。③对中重度脑损伤的患儿运用运动疗法,促进正常运动发育, 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循序渐进地促进小儿产生正确运动。④物理电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单唾液神经节苷酯、胞磷胆碱钠、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要根据患儿情况酌情选用治疗项目。
5、出院后随访及干预:
新生儿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离正常的儿童,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另外,随访也可以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探索神经发育伤残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开始随访的时间应在出院后7-10天,评估新生儿疾病恢复情况。之后在1岁以内每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内容包括体格发育测量、52项神经运动、智力发育测试等。并有计划的对家长指导培训,介绍儿童发育的基本知识,对患儿继续施行家庭早期干预。对有异常发育的患儿,按照神经发育学治疗法继续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