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外不少的医院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即FSPR)治疗小儿脑瘫。该术式解除患儿肢体痉挛的机制是根据生理学的实验引证的:脊髓的下行传导束对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而进入脊髓的后根纤维有兴奋作用。我们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术中可对脊神经后根进行有选择的切断,消除节段间由腰骶神经后根与相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联系,从而减弱下肢肌痉挛,改善病儿肢体的运动功能。选择性的含义之一是指选择脊神经分支阈值低的切断。术中切开硬脊膜后,在显微镜或手术放大镜下,仔细分离脊神经前根与后根,将每一后根神经分出4~10束小分支,分别用电刺激仪测出其阈值,通常用刺激电极钩住每一小束,观察电刺激后肢体痉挛出现时的阈值,低阈值的视为异常,将其中的l/2~3/4低阈值的后根小分束切断。一般将切断的后根神经分支限制在50%以内,避免过多切断术后产生肌张力低下。
患者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手术筛选,满足以下条件者即可接受FSPR术治疗:
①单纯痉挛,肌张力在3级以上者;
②无明显固定挛缩畸形或仅有轻度畸形;
③术前脊柱四肢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能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
⑤严重痉挛与僵直,影响日常生活、护理和康复训练者;
⑥肌力在Ⅳ级以上者。
患者术后至少要卧床3周,然后在护理支持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术后不进行训练治疗或是术后护理不规范系统,也可使手术失败。另外,根据患者术后的实际恢复情况,若有必要还可进行矫形手术。
FSPR手术效果以及风险
FSPR手术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脑瘫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解除痉挛的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和周围神经的选择性切断术应先于其他手术进行,矫形手术在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之后依据康复情况分期进行。
FSPR术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保证了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疗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实现了残疾人回归社会的目的。这种治疗途径同样适用于脑出血、脑外伤以及脑、脊髓手术后遗症的肢体痉挛瘫状态,肢体不灵活、肢体疼痛的病人,经过临床应用收到了极佳效果。
所以,目前来说痉挛性脑瘫儿解除痉挛的最佳治疗方式就是FSPR术,该技术具有微创、可逆、无副反应、可依据个体需要调节刺激参数等优点。概而言之,脑瘫FSPR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患者的肌肉痉挛、平衡肌力、矫正畸形、调整肢体负重力线、改善运动功能。
痉挛型脑瘫SPR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SPR是根据痉挛反射原理而采用的一种电刺激治疗方法,因为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过强的一种表现,其感受器是肌梭。 其手术原理是通过识别出引起相应区域痉挛最明显的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肌梭传入的Ia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r环路,从而解除肢体的痉挛。
其手术目的是要解除或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过高的肌肉张力,恢复也改善肌力平衡,以利于进行主动运动锻炼,改善步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在具体施术过程中,SPR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患儿采取俯卧位,腰2―骶1棘突连线做纵形切口,显露腰椎各棘突与椎板,依次切除腰2至骶1各椎板棘突,显露硬脊膜。切开硬脊膜将腰2至骶1神经后根游离出来,并将个后根分成若干小束,电刺激各小束并将其阈值记录好,并选择阈值低的小束加以切断。
1.何种病人适合做SPR手术?
SPR手术主要的效果是缓解肌肉的痉挛状态。因此,痉挛型脑瘫病人适合做此手术。一般来讲,出生时早产和轻度窒息易造成痉挛型脑瘫;除此之外,由脑外伤、脑出血造成的愈后痉挛状态也可做此手术。
2.SPR手术有哪些风险、后遗症以及创伤?
经过15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SPR手术无明显并发症。腰部手术后对脊柱稳定性有轻微影响,但并不致出现脊柱不稳的情况,而且疗效持久稳定,无痉挛反弹的现象。
3.手术的最佳时机和年龄段,手术前后还应配合哪些治疗?
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在肢体痉挛稳定,同时未出现明显关节畸形的情况下实施;最佳年龄段是3―8岁。因为脑瘫患儿3岁以内其脑瘫类型还不稳定,且有可能通过康复治疗症状改善,而且年龄过小,承受手术创伤的能力较差。由于肌肉长期痉挛易造成肌肉发育迟缓而出现关节畸形,所以,尽早手术有可能通过一次手术就较彻底地改善运动功能,一旦出现关节畸形,往往还需二期矫形手术处理。如单纯从改善痉挛状态的角度,对手术年龄并无要求。脑瘫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手术应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必须和康复训练密切结合。
4.不是痉挛型脑瘫能不能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除痉挛型脑瘫以外,其他脑瘫病人以肌张力不稳定增高和肌肉不自主运动为主要表现,以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为主的混合型和徐动型脑瘫相对多见。主要病因是出生时中、重度窒息及病理性黄疸引起,此种类型的脑瘫可进行颈动脉鞘手术,以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改善运动状态。
什么是脑瘫矫形手术?
什么是脑瘫矫形手术?脑瘫矫形手术不同于FSPR手术,它是指医生们在FSPR手术后为了解决脑瘫患者关节变形、软组织挛缩等的状况而进行的二期手术。
FSPR就是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术中监测,决定脊髓神经后根的切除比例,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和比例更科学更客观。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而该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值得一提的,FSPR只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而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应在手术前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作出包括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方法等,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实施FSPR后也应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疗效。
FSPR在解除肌痉挛方面有独到之处,但对关节变形、软组织挛缩的矫治方面就难有作为,因此,这部分病例需要在FSPR解痉后再由骨科医师行二期矫形手术如周围神经选择性缩窄术,肌腱切断延长关节囊松解、关节融合或截骨矫形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许多学者主张对痉挛型脑瘫合并有固定性畸形患者,在施行FSPR术后1~12个月后再行二期矫形手术为可行的方案。
关节挛缩一般需要Ⅱ期手术解决。轻度畸形通过训练可以改善或纠正。较严重的畸形,FSPR术后至少训练半年以后来医院复查,确定哪些部位需要Ⅱ期手术治疗。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适应症
一、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适应症:
扭转痉挛;语言、智力障碍;紧张性痉挛瘫;核黄疸引起的痉挛瘫;共济失调、多动症等
二、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治疗原理
通过做“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来促进未被损毁的脑细胞生长、发育,使感觉运动神经得到完全的释放,使全身紧张的肌肉得到松弛,来改善患者的扭动、流涎、语言、智力、多动等一系列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家属的配合,进行良好的康复训练结合临床的指导,使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
三、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术后康复
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环节,康复是指综合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病人,对他(她)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康复的目的不仅要训练病人适应环境,而且要使他(她)们作为一个整体介入最接近的环境和社会,使病人达到自立,成为社会的整体,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价值。
总而言之,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改善双上肢运动、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同时还能改善脑供血供氧等作用,做完手术后再配合康复训练。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扭转痉挛脑瘫
治疗之前,专家们针对扭转痉挛、紧张性痉挛及手足徐动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能力采用PALCI系统评价表中A(日常生活动作)分级进行评定:5级(完全扶助)、4级(相当扶助)、3级(部分扶助)、2级(少部分扶助)、1级(几乎无需扶助)。智能语言障碍采用PALCI系统评价表中C(语言能力)和I(智能)分级进行评定;5级(极重度)、4级(重度)、3级(中度)、2级(轻度)。
手术前经头颅MRA检查排除颅内血管性疾病。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取双侧胸锁乳突肌中下内侧缘纵形切口,长约3cm.。切开皮肤、颈阔肌和颈前筋膜,将胸乳突肌向外牵拉。潜行分离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向内侧牵拉暴露颈动脉鞘,打开并且切除部分颈动脉鞘;分离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间隙,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伤两者间的迷走神经。然后在显微镜下环切颈总动脉外膜2~3cm,并且游离迷走神经,切除神经周围结缔组织。彻底地止血,分层缝合肌肉,然后用胶布粘合皮肤切口即可。
通过这种手术方法,然后再配合相应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双上肢运动、语言、吞咽、咀嚼等功能起到了突出的疗效;同时还能改善脑供血供氧等。从已行的手术中统计发现,运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治疗扭转痉挛等病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显效率80%以上。经过手术配合康复训练,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