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可以预防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女性子宫颈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被称为“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全世界每年有50万新发病例,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我国每年新增发病数超过13.15万,占了总数的1/4。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高发区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子宫颈癌的分布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并且呈现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的总趋势;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江西等省是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宫颈癌高发年龄多是35岁以后的妇女,高峰期则为45~59岁,但近10年来起发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35岁前患宫颈癌的比例增长明显。
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人类进行了大量的探究,最早人们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开始过早过频有关。70年代,研究则趋向于将之与生殖道人疱疹病毒感染联系起来。但真正发现问题所在的,是2008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其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导致宫颈癌的“元凶”。HPV像乙肝病毒一样也是一种DNA病毒,现已发现的HPV有200多种,人为的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与泌尿生殖系尖锐湿疣有关,高危型有16、18型等13种,和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医学研究表明,诸多因素可影响HPV的感染,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母亲与婴儿间的亲密接触,而发生病毒的母婴传播。生活中,极少数的病例还可能因接触带有HPV的生活用品而感染。
研究已明确显示,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1991年,在中国科学家周健夫妇与澳洲科学家伊恩?弗雷泽的共同努力下,抗HPV病毒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HPV病毒样颗粒首次通过 DNA技术合成,之后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临床研发,2006年,预防性宫颈癌疫苗在美国上市,HPV疫苗的诞生,为全球众多女性带来了福音。随后,全球陆续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了该疫苗的使用。
子宫颈癌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目前只是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尚未研制成功。HPV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这使宫颈癌将成为人类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来预防,并被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目前全球有两种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疫苗上市,分别是默沙东(Merck)药厂研制的四价 Gardasil,以及葛兰素史克GSK的二价Cervarix。Gardasil疫苗可以阻止HPV types: 6, 11, 16, 和18的感染,Gardasil是需要在六个月之内共需要三次肌肉注射。无论是Gardasil还是Cervarix均发现只有在发生HPV感染前预防接种才会有效地预防,因此建议在性生活开始前予以接种。 FDA批准Gardasil应用于9-26岁的女性,Cervarix应用于年龄在10-25岁的女性。
适合我国国情的HPV疫苗正在研制中,Gardasil和Cervarix在中国临床试验即将结束,不久这些疫苗将在国内面市。
HPV疫苗的问世使子宫颈癌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建起了抗击子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许多发达国家在加强传统的筛查措施的基础上,结合疫苗的接种,有效地探索出了宫颈癌综合防治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