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TM)在体检中的应用
TM检测技术几乎是迄今为止早期发现无症状微灶肿瘤的唯一途径。可先于X线、超声、CT 、MRI 或 PET-CT 等物理检查发现肿瘤。TM检测阳性不一定是肿瘤,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提示检测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引起警示和注意。TM检测阳性者应结合临床查清原因,考虑家族遗传因素、周围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等影响因素。如果经多次检测,一直呈现较强的阳性反应,则应进行深入细致地临床检查。
肿瘤标志物(TM)在体检中的应用
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对体检者的负面影响
多数体检者一旦检出单项指标偏高等阳性结果便过度恐慌、情绪抑郁,影响工作、饮食与睡眠。严重的到处检查求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另外,错误结果还会造成医疗纠纷。
正确对待TM检查结果
做好宣传工作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TM检测的临床意义,引导体检者正确的选择和应用。
尤其对高危人群:如肿瘤家族史者、肝硬化患者、大量吸烟、饮酒等生活及行为习惯不良者,定期进行TM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正确对待TM检查结果
正确分析判断阳性结果,对结果的评估及解释应极其小心
在健康体检者中,引起假阳性的因素很多:
某些良性疾病,如肝脏良性疾病,AFP、CA199、CEA,肾功能衰竭的β2微球蛋白及CA199、CEA和PSA水平也会升高。
某些生理变化,如妊娠和月经,AFP、CA125、人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会升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肿瘤标志物多呈阳性反应。
正确对待阳性结果:阳性者除结合临床进行细致观察,进行必要的检查外,嘱其在2周~3周后复查,复查2次~3次,如无肿瘤存在,绝大多数假阳性数值下降,或者呈阴性反应。如果连续3次均呈阳性,应告知阳性者到医院进行相关专科的临床检查(如CT、MRI或PET-CT等),进一步明确原因。
正确对待TM检查结果
关于假阴性结果
肿瘤自身的假阴性因素有: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细胞数目;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肿瘤细胞合成分泌TM的速度;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其所产生的肿瘤标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液中等。
客观因素有:血标本的采集、贮存不当,标本量不足;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如交叉反应、钩状效应等。特别是钩状效应(hookeffect),即酶联免疫测定或免疫放射测定时,若待测样本中抗原浓度过高,会出现高浓度后滞现象,此时免疫反应被明显抑制,测定结果偏低。
正确对待TM检查结果
对体检阳性结果应定期随访,进行健康干预 通过体检中的TM检测,筛检出高危人群,建立档案,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督促其定期复查。对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给予劝导。这项工作的开展要求医务人员责任心强,防止因工作不慎给个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些领导干部,担心身体影响发展前途,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结论
TM检测对健康人群筛查所起的作用有限,且检测成本高,检测结果对临床导向性和对体检者心理的影响大。
因此,不推荐作健康人群的广泛筛查。
但对高危人群及年龄50岁以上的群体进行肿瘤筛查,能够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
结论
由于TM的器官特异性和肿瘤特异性较差,既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正常人群和非肿瘤患者血液和体液中,每个人对于TM都有各自的基础水平,不能单凭超过参考范围而进行诊断,也不提倡对无症状人群进行普查,对结果的评估及解释应极其小心。有时要借助相关辅助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后,才能提高对肿瘤的存在、发展及预后的实用价值。
TM检测是一项特殊的检查项目,作为体检工作者,应认真对待。全面了解TM的现状、临床应用价值和其局限性,帮助体检者正确认识、理解和选择。同时由于这项检查费用高,既考虑健康因素也要考虑体检者的经济利益,正确引导体检者合理选择和应用TM检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