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急性心梗(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心肌酶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已经应用了几十年,过去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CK-MB、a-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目前由于心肌标志物的出现,心肌酶谱的诊断价值已经滞后。
心肌酶谱的缺点是缺乏组织特异性,许多其他组织的损伤也可导致多种酶活性增高,另外升高时间晚,比如AST在急性心梗时6-12h↑,48h达高峰,3-5d恢复正常,仅依靠心肌酶谱辅助诊断心肌病很可能耽误心肌损伤的及时诊断,甚至漏诊,存在巨大的医疗风险。为此将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组合弥补了心肌酶谱辅助诊断心肌病的缺陷。
肌钙蛋白只存在于心肌细胞,被认为是用于AMI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cTnI由于分子量小,发病后游离的cTn从心肌细胞浆内迅速释放人血,血中浓度迅速升高,它们出现早,最早可在症状发作后2h出现;肌钙蛋白从肌原纤维上降解的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可在血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升高,故它兼有CK-MB升高较早和LD1诊断时间窗长的优点。
AMI病人于发病后3~6小时升高,发病10~120小时内检测敏感性达100%。出现峰值较晚或峰值较高的病人增高可持续2~3周。对于非Q波MI、亚急性MI或用CK―MB无法判断预后的病人更有意义。具有较宽的诊断窗(4~10天),是维持时间最长的非酶类标志物。
另外,心肌损伤时cTn增高的幅度大,要比CK-MB高5~10倍。因此也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MMD)的诊断,这是以前酶学指标所难以做到的。cTn还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对任何冠状动脉疾患病人,即便ECG或其他检查(如运动试验)阴性,只要cTn增高,应视为具有高危险性。是早期诊断AMI最好的标志物。
对于小儿患者,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所以不要认为小儿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应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