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乳腺癌病因有关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⑴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危险性增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⑵家族史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⑶乳腺的良性疾病。
⑷饮食因素及肥胖。
⑸内分泌因素及激素。
⑹电离辐射。
⑺不良生活习惯。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饮酒,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⑻病毒感染等。
临床表现
㈠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
㈡体征
⑴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乳房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①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②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③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
④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
⑤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呈囊状有波动感。
⑥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
⑵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血性溢液中约有12%一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
⑶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下区寸,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
⑷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粗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⑸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⑹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