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青年男女。主要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常伴有皮脂溢出。有自限性,青春期后大多痊愈或减轻。在中医学中相当于“肺风粉刺”、“面疮”等。
【病因】
1、内因: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2、诱因: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偏嗜麻辣、油腻,大便干燥便秘,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烟、酒等嗜好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调理因素,油性皮肤等。
【临床表现】
1、点状痤疮:黑头粉刺是痤疮的主要损害,是塞在毛囊皮脂腺口的乳酪状半固体,露在毛囊口的外端发黑,如加压挤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
2、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炎性的小丘疹为主,小米至豌豆大的坚硬的小丘疹,呈淡红色至深红色。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皮脂栓。
3、脓疱性痤疮:以脓疮表现为主,脓疱为谷粒至绿豆大小,为毛囊性脓疱和丘疹顶端形成脓疱,破后脓液较粘稠,愈后遗留浅的瘢痕。
4、结节性痤疮: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痤疮可以发展成壁厚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显着隆起而在半球形或圆锥形。它们可以长期存在或渐渐吸收,有的化脓溃破形成显着的瘢痕。
5、萎缩性痤疮: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溃破的脓疱或自然吸收的丘疹及脓疱都可引起纤维性变及萎缩。
6、囊肿性痤疮: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而炎症往往不重,以后形成窦道及瘢前。
【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富含油脂的食物及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调整消化道功能。用温水,香皂洗涤患部,避免用手挤压。
2、口服药物:抗生素类控制感染,调节内分泌,微量元素疗法(口服锌治疗丘疹与脓疱型痤疮有肯定疗效,维A酸类)。
3、局部治疗:减少皮脂分泌,去除毛孔过多阻塞物,达到消炎、杀菌、轻度剥脱、除去粉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
4、物理疗法:浅层X线治疗:可产生暂时抑制皮脂腺,对瘢痕性痤疮有效。紫外线治疗:可抑制细菌的生长,杀灭细菌和减少皮脂分泌。冷冻治疗:对瘢痕及聚合性痤疮有效。
【预防】
少食糖果甜食,多脂及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宜多饮水,避免大便秘结,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吃引起痤疮的药物;减少接触诱发痤疮的因素(例如矿物油),青春发育期青年情绪较不稳定,敏感,易受刺激,且此时尤其注意容貌,因此对痤疮极为苦闷,求治心切,常胡乱用药或采取不适当措施,故必须解除其顾虑,正确对待,并指导日常生活中须注意的事项,不用手挤压损害处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等。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较多部位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糠秕马拉色菌生长增多所致。
【临床表现】
1、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2、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3、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渗出性红斑片,上有厚的黄色油腻性屑痂。
4、按皮损表现不同可分干性和湿性两类。干性多为红斑脱屑性损害,湿性多为丘疹,水疱,搔抓后可产生糜烂,渗出,并结成黄色痂皮,常瘙痒难忍,病情缓慢,反复发作,好发于皮脂溢出区,往往局限于头皮,严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沟,眉,眼睑,胸背中部,脐窝及腹股沟或腋部发展,皮损初为毛囊性小丘疹,逐渐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结痂,重者可呈轻度渗出性湿疹样皮炎,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泛发,甚至发展为红皮病。
【治疗】
一、一般治疗
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生活起居规律。
二、局部治疗
主要是去脂、杀菌、消炎和止痒。
1、复方硫磺洗剂(库氏洗剂),每晚1次外用,5%硫磺软膏外用;硫化硒香波(希尔生)或硫磺软皂,每周1-2次洗头。
2、抗真菌制剂,如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或1%联苯苄唑香波洗发、洗澡,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均可选用,但应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3、维生素B6乳膏、护肤乳膏、维生素E乳膏等,可轮换选用,每日1~3次。
4、糖皮质激素制剂 在皮疹炎症重、瘙痒明显时,可酌情加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0.05%地塞米松软膏等,选择一种,每日1~2次外用。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嫩部皮损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出现激素局部副作用,如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改变等。
三、系统治疗
1、复合维生素B,2片,3/d口服;维生素B6,10-20mg,3/d口服;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
2、抗组胺类药物 可选择1-2种口服以达到止痒目的。
3、糖皮质激素 主要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短期应用,可予泼尼松,20-40mg/d,分2~3次口服。
4、抗生素类药物 重症皮脂溢性皮炎或有明显渗出时,选择米诺环素50~100mg,2/d口服或红霉素口服或抗真菌剂如依曲糠0.1~0.2,2/d口服。疗程1-2周。
【预防】
勤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微生物寄生,皮肤油脂较多者,应每天2-3次用温水,硫磺皂洗脸,少用或不用化妆品,饮食方面应少吃动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及富于维生素B族食物。
第三节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又叫玫瑰痤疮。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但严重病例一般见于男性。
【病因】
玫瑰痤疮的确切病因不清楚,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使用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内分泌功能障碍等。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免疫因素与本病的关系也开始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缓慢,通常分为三期,各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期:表现为以面中部为主的红斑,亦可累计面颊、前额及下颏。最初表现为红斑,可在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气温骤变及精神情绪紧张兴奋时明显,久之变成持久性红斑,并逐渐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呈树枝状,主要分布在鼻尖及鼻翼。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分泌增多。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后转为丘疹脓疱期。
2、丘疹脓疱期: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反复出现痤疮样毛囊性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皮损有时可表现为深在的炎症性结节或囊肿。
3、鼻赘期:由于长期充血,反复感染,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结节,导致鼻尖部外观肥大,畸形如赘生物。鼻赘表面可见明显扩大的皮脂腺口,挤压时有条状白色粘稠皮脂溢出。严重的鼻赘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
4、眼部:多见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和鼻赘期的男性。表现为眼睑炎,结膜炎,偶尔引起角膜炎和虹膜炎,患者可出现眼睛干燥、异物感、流泪、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可诊断,本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痤疮:发病年龄较轻,可见到典型的白头和黑头粉刺。
2、脂溢性皮炎:分布部位可不局限于面部,头皮和其他脂溢部位也可受累,有明显的鳞屑,伴瘙痒。无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
1、一般治疗:平时忌食辛辣和刺激食物和饮酒,避免暴晒和过冷过热的刺激,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规律。有胃肠道疾病应及时治疗,保持大便通畅。调整内分泌失调。
2、局部用药:可外用能减轻红斑丘疹、脓疱的消炎杀菌药,可选用林可霉素,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部分外用制剂有局部刺激的不良反应,应向患者说明,不能耐受时应停药或更换药物品种。在外用所有药物时,需要同时配合温和护肤品外用,比如维生素E乳膏,减轻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帮助屏障功能的恢复。有眼部受累者,可选择四环素眼药膏、金霉素眼药膏等。
3、系统治疗:丘疹脓疱较为严重,或者现场取材查出螨虫者,可以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可选用替硝唑、四环素等。对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可选用小剂量的维A酸治疗。对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可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于绝经期严重的酒渣鼻患者,用雌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其他治疗:对于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者,激光治疗效果满意。鼻赘期可选择切割术或磨削术治疗,以达到美容效果。
第四节 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用来形容短时间内,头发不明原因的大量脱落,形成边界整齐大小不等的脱发斑。患者经常不自知,在理发时或者被别人发现。
【病因病理】
编辑本段发病原因斑秃的病因还不清楚。除了脱发,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脱发之前,通常都有精神过度紧张或者劳累的情况。早期可以见到毛球和毛乳头部位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后期炎症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大量休止期和退行期的毛囊。
【临床表现】
斑秃可以发生在儿童到成年的任何时期。一般为一块硬币大小或更大的圆形的脱发斑。在少数情况下,可以发展至整个头皮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全部脱落。在疾病的活动期,轻拉头发斑边缘的头发,能感觉其非常松动,很容易将其拉出,并能看到毛囊部位的萎缩变细。
【治疗】
在大多数情况下,头发会自己重新生长。严重的患者需就诊,进行药物治疗。可外用局部皮脂类固醇激素,或者局封。外用0.1%的米诺地尔溶液可以促进头发的生长。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化验检查,以除外系统疾病的可能。
第五节 多汗症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临床表现】
1、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2、手掌出汗太多,双手太湿而不敢和别人握手,甚至写字时也会因手上的汗水过多而弄污纸张;
3、足部出汗常使袜子、鞋垫湿透,可自觉行走时脚底会打滑,甚至出现过多的汗液浸渍皮肤,使皮肤发白,脚趾间糜烂,常导致真菌、细菌滋生,引起脚臭、脚癣等;腋部出汗可见汗水从腋窝下往下滴淌,衣服常会被汗水浸湿。当有细菌侵入感染,腋下不仅可发出难闻的气味(即腋臭),还可并发皮肤炎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