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患者入ICU室,室内温度控制在18℃~21℃,湿度50%一70%,室内空气定时通风,紫外线消毒。备人工呼吸球囊、吸引器、听诊器、冰袋或冰棒、急救药物及器械、专科护理记录单等。
2、温度:每30min检查患者一次,查看降温毯的运转温度,避免降温毯温度过高过低。体温主要以肛温测定为主,以33℃~35℃为目标温度,必要时加用皮肤冰袋辅助降温。在亚低温治疗时,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肛温很重要。少部分患者肛温低于34℃时会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电监护会发现心律失常,要即刻通知医生处理。
3、意识: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过程大致是临床症状-意识程度-瞳孔变化,意识是反映脑损伤严重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患者意识变化由清醒-嗜睡-烦躁-昏迷,是脑损伤进行性加重的直接反映。当出现双上肢屈曲或四肢强直,提示有脑干损伤。发现患者意识变化时,即通知医生处理。
4、颅内压:使用脑室导管法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根据显示数据评估颅内压变化,指导降温、脱水等治疗措施。当ICP>2.7kpa时,需要采取释放脑脊液、静滴甘露醇等降颅压措施。治疗无效时,复查头颅CT。
5、瞳孔:要求每30min观察瞳孔一次,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对光反应以及眼球是否固定,并详细记录。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提示脑干损伤或脑室出血;发现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脑疝形成;立即通知医生。观察瞳孔时需要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的瞳孔散大鉴别,还需注意个别患者在脑疝早期会出现“反体征”,即血肿对侧瞳孔散大。
6、生命体征:用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监护,每30min测血压1次。当颅内压增高时,生命体征可能会可表现为“两慢一高”,即脉搏慢、呼吸慢,血压高。但实际并不典型,最常见的情况是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要注意是否血容量不足,呼吸浅慢是否与派替啶有关,总之,出现生命体征紊乱要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7、呼吸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时常需要气管切开,要及时吸出痰液,保证呼吸道通畅。因此,要严格做好气管的无菌护理工作。每日煮沸气管套管的内管30分钟一次,每2小时向气管内滴入庆大霉素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 5~8滴,雾化吸入每日3次。有痰液时及时吸出,吸痰时右手持吸痰管进入气管一定深度(20cm)后再打开负压,左右旋转吸引慢慢向外退,要求动作轻柔,不要引起剧烈咳嗽,不许来回抽插,以免损伤气管粘膜。吸痰管选择14到16号,口腔和气管吸痰管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消毒液瓶内。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8、重视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8.1 口腔护理:用口腔护理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及时吸出分泌物,取出义齿,减少误吸。床头抬高20度,固定好胃管。
8.2 皮肤护理:床单平整无褶,去除患者全部衣服,每2h翻身一次,用掌心叩击双侧背部10分钟,轻轻按摩受压皮肤,用温水擦浴,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修剪指(趾)甲。预防褥疮。
8.3 会阴部护理:用0.5%碘伏溶液消毒尿道口2次/d,膀胱冲洗(NS250ml+庆大霉素8万u)2次/d。保持导尿管通畅。尿袋置于床下,防止尿液倒流,每两周更换导尿管1次,尽早训练膀胱功能。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干净,涂擦爽身粉,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8.4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常伴发应激性胃肠道溃疡出血,大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早期置入胃管发现出血很重要,本组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即下胃管,外接负压器,观察24小时。当出现咖啡色液体或潜血阳性时,即刻禁食,除静脉应用制酸药,胃管内可注入云南白药3次/d。如出血量较大,从胃管内注入生理盐水50ml+凝血酶2000U,或冰盐水50ml+去甲肾上腺素2mg注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