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刘××,女,65岁,2型糖尿病病史八年,诊断时血糖:空腹8.6mmol/l,早餐后两小时14.3mmol/l.口服“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服药剂量不固定,血糖未规律检测。两年后看报纸广告,自购“纯中药”的胶囊服用至今。近半年明显消瘦,伴尿频尿急尿痛,自服“三金片”,“氟哌酸”治疗,无明显疗效,遂来医院就诊。
查空腹13.5mmol/l,早餐后两小时16.3mmol/l.尿液细菌培养三次均培养出“大肠杆菌”(大于10万/毫升)。药敏试验对哌拉西林敏感。
上述病例是一个较有代表性的病例,主要是:
①不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药,而是自作主张随意服药,剂量不固定。
②听信广告,自购“纯中药”的胶囊制剂服用,而所谓“纯中药”的成分不明。
③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自觉症状不去医院,仍“自行治疗”。
医生根据这位病人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诊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并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予哌拉西林静脉点滴治疗,并同时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为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较理想范围。患者症状消失,随诊半年复查尿培养为阴性结果,尿路感染临床治愈。血糖控制理想。
尿路感染在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非常普遍,其中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由于生理结构与男性不同,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同时患尿路感染,在血糖控制差,病程较长,治疗不规范及老年女性,合并尿路感染的机会更多。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严重的可为肾乳头坏死,病死率很高。
上述病例有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征,容易诊断。临床上还有很多患者没有尿路刺激征,如果不做相应检查很易漏诊。所以在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女性患者应该在做尿液常规检查的同时,做尿液的细菌培养及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才能奏效。具体来说,尿液常规检查及尿培养最好取早晨第一次尿液(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小时以上),要求取中段清洁尿(即小便的开头和末尾弃去,留取中间一段的尿液),尽量避免污染(如混进白带)。留出尿液后应在1小时内送检。
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常有脓尿(又称白细胞尿),即清洁尿标本尿沉渣的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细菌定量培养的意义:如尿含菌量≥100000/ml,常为尿路感染;10000-100000/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如为<10000/ml,则可能是污染。一般一周内如用过抗生素,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
对于去没有条件做尿菌培养的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参考以下原则:尿路感染中,大肠杆菌约占75%,经验治疗应首选对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例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钠)等。治疗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的药物,如普通青霉素、林可霉素等对大肠杆菌无效。
对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如合并慢性肾盂肾炎)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首先您的血糖控制得好吗?如果控制得不好建议改为胰岛素注射。这是因为:血糖控制得差,患者极易感染,反过来说,感染未控制,血糖也很难平稳,互为因果;感染是一种应激状态,人体在应激条件下升糖激素会升高,如果应激不消除,血糖控制就很困难。
在这种应激状态下,为了控制血糖,胰岛素注射是最好的选择。有些患者恐惧注射胰岛素,以为一旦注射胰岛素就会“终身依赖”,这是一种对胰岛素的误解。咱们正常人身体里面每时每刻都有都有胰岛素在“工作”,您能说我们都“终身依赖”胰岛素吗?
如果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前面已经讲过,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尿路感染就很难控制;
2、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肾盂、肾盏变形,细菌很难根除。慢性膀胱炎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膀胱壁毛糙等改变,加重患者尿路刺激征。其他尿路畸形也会导致反复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内科治疗有时难以奏效,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治疗。
3、治疗措施不恰当。如经验治疗失败后应重做药敏试验,调整治疗。疗程过短或有其他干扰因素(如紧张、焦虑等精神应激)都有可能干扰治疗。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治疗。
4、细菌耐药,或感染“特殊细菌”(如结核杆菌),这就必须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系统治疗。
尿路感染治疗后疗效的标准为:
1、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转阴性;
2、治愈:完成抗菌药物疗程后,细菌尿转阴,在停用抗菌药物后1周和1个月再追踪复查一次,如没有细菌尿,或虽有细菌尿,但仅为重新感染,则可认为原先的尿路感染已治愈;
3、治疗失败:在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复发,应根据尿路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分别给与不同的治疗。
以上我们结合病例谈了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一些问题。这并不是要大家“自己诊断,自己治疗”,而是通过了解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一些知识,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系统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