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低于生理需求量而引起的轻度脑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诊断“慢性脑供血不足”,上述症状至少应持续2个月以上。
慢性脑供血不足最早是在1990年由日本医学家提出来的,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发病率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国内、外医学家经大量研究还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如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还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因此,慢性脑供血不足被称作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脑供血不足后果严重,易发生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痴呆。
但是可以预防,且早期症状是可逆的,正确的治疗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说明已患上了脑供血不足,要重视及时治疗。
一、病因:
1、血管因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都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其次还有动脉炎,动脉狭窄等。
2、血流动力学因素:如收缩压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低于80mmHg均会引起大脑血流量的减少。
3、血液成份的变化:如血脂的紊乱,血小板增多,高血压,糖尿病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减少脑组织的正常供血。
4、微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脑部小动脉而堵塞小血管,出现局部脑供血不足。
二、脑生理定位
正常脑些流量为50~55ml/100g脑组织/min.。
当血流处于约40ml/100g脑组织/min左右时,葡萄糖利用发生障碍。
当血流处于约30ml/100g脑组织/min左右时,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当血流处于约10~18~25ml/100g脑组织/min左右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细胞电活动衰竭,不出现永久性组织坏死,但随着血流阈降低及持续时间延长,可出现组织坏死。
当血流处于约8ml/100g脑组织/min以下时,出现膜衰竭,细胞死亡。
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量应处于40~25ml/100g . min阶段。
血流在 25ml/100g . min以下出现可逆性神经损害定位症状。血流在 8ml/100g . min以下出现永久性神经损害。
三、诊断标准
1、年龄大于6O岁(可放宽到45岁以上)。
2、有引起脑动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史(危险因素);有慢性心衰或长期低血压等病史(脑灌注不足);或冠心病、周围动脉(眼动脉、颞动脉、桡动脉等)硬化表现;或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动脉硬化或血管狭窄旁证)。
3、有慢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如头晕、头昏、头胀痛,记忆力减退(以近记忆力明显),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工作能力减退,睡眠障碍等。以上症状,系主观感觉具有波动性,时轻时重;程度为轻度(不影响工作)或轻中度(自觉症状较重,影响工作,效率低),时间达2个月以上。
4、有或无轻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如腱反射活跃,掌颌反射、吸吮反射、Rossolimo征阳性,且为非系统性。
5、实验室检查
(1)TCD或(和)彩超检查有脑灌注动脉狭窄或闭塞改变。
(2)CT或(和)MRI检查无或有无明确相应体征的腔梗或(和)轻度白质脱髓鞘改变。
(3)DSA、CTA、MRA检查发现脑灌流动脉有狭窄或闭塞或小动脉硬化改变。
(4)脑功能性影像学检查确认有脑血流低下。
6、应用脑循环改善剂及脑代谢剂治疗有效。
7、排除其他导致发生上述症状的疾病。
四、常见症状:
1、反复出现的头昏,头晕,头重,头痛,嗜睡。
2、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情绪不稳定。
五、慢性脑供血不足分型:
1、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2、主要表现为前脑功能障碍,即以精神症状为主: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名称遗忘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强苦强笑)、失眠,工作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随时间推移,甚至可出现人格改变、偏执、以致发生轻度痴呆,出门后回不到家等,可有偏侧肢体发僵、酸困、发凉等。
3、无确切神经定位体征,可有吸吮反射阳性、掌颌反射阳性、腱反射活跃等。
4、影像学有或无大脑半球(无症状)腔梗、轻度脑萎缩及不同程度的白质脱髓鞘
B、慢性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的诊断标准
1、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2、具有后循环的症状:主要头晕、头昏、行走不稳感;重者可有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物模糊,肢体乏力,、倾斜感、摇摆感、站立不稳感或头重脚轻感。颜面或口周等感觉异常上述症状可有波动性,体位变动时或行走时间较长时晕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3、有或无神经系统轻度定位体征,如腱反射活跃,闭目站立不稳感等
4、MRI有或无脑干、小脑腔梗,轻度小脑萎 缩,四脑室轻度扩大等
5、MRA或CTA椎-基底动脉多有异常
六、治疗
1、首先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脂质 代谢异常、肥胖等戒烟、禁止过度饮酒,
2、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也可用氯吡格雷等
3、抗凝血药物: 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4、中药:改善微循环:如养血清脑颗粒、NBP、银杏叶制剂、川芎嗪等
5. 手术治疗: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
七、保健措施
1、及时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
2、早期预防:对脑供血不足的防治重点在脑血管方面,尤其是血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要对症处理。
3、合理饮食: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4、适当的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陶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