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血液由肛门排除而言。临床表现为便下鲜血,或便下暗红色血液,或柏油样便。临床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显性便血和隐血。许多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便血,但最常见于以下肛肠科疾病:
一、肛管直肠损伤
由于外伤或干硬的粪块、肠腔内异物擦破直肠粘膜、肛管粘膜皮肤、或由于粗暴检查损伤肛管而出血,其色鲜红,多有便秘或外伤史,轻者可自愈。
二、内痔
由于排便时腹内压增高,内痔静脉丛内血压随之升高,加上粪块的直接摩擦,导致内痔粘膜破裂而出血,起初为粪便带血或手纸带血,多伴有便秘,在软便是可无便血症状,随后出现便后滴血。以后随着痔核的增大,出血可发生于痔核脱出的任何时间里,病人可出现自发性出血而产生严重的便血,久则引起贫血,多见于Ⅰ期、Ⅱ期内痔。
三、肛裂
因便秘和临厕努挣使肛管粘膜及皮肤被硬粪块摩擦而撕裂造成出血,其特点为便血,出血量少而不规则,时有时无,血色鲜红,多带于干硬大便的便面或染于手纸上,伴有排便时疼痛,便后持续性剧烈疼痛,便秘等典型症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四、肛管直肠癌
便血多为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多为肿瘤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面后的渗血,肿瘤浸及大血管时亦可出现大量出血,但少见,可伴有粘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易与痢疾相混淆,直肠指检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确诊。
五、直肠息肉
息肉受排便时粪便的摩擦而破损出血,表现为间断或持续性无痛性便血,色鲜红,量不多,不与粪便相混。亦可出现持续性大便潜血阳性,以右侧大肠息肉引起便血最常见,甚则引起贫血。如息肉较大时可伴有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或息肉脱出等症状,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确诊。儿童无痛性便血,常因息肉所致,多为错构瘤性的幼龄息肉,肛门指诊可确诊。
六、溃疡性结肠炎
以粘液血便为主要症状,粪便中含有血、脓、粘液,伴有腹痛,腹泻及全身症状,纤维结肠镜可确诊,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千万不要以为大便出血就是痔疮,而买药自服,不去就诊;也不要一见便血就十分紧张,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及时就医,弄清出血的原因,进行有目的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