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学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文献证明,早在22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已出现“痔”,“瘘”等肛肠疾病的名称,《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痔的病因病机。古代治痔的方法有内治、外治、枯痔、结扎、熏洗、贴敷、针灸、导引等十余种。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系痔法”是世界上最早用结扎方法治疗痔的记载,沿用至今。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对肛瘘的挂线疗法作了精辟的论述“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药线自下,肠肌随长,水逐线流,鹅管自消”,成功解决了高位肛瘘术后可能引起肛门失禁的问题。现代临床上常用的灌肠术,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经发明。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引导下,中医肛肠专科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建国初期在许多城市兴建了中医医院,设置了痔科(肛肠科),一方面继承了中医肛肠病学的宝贵遗产,另一方面吸取西医学之长,,我国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肛肠专科与国外学术交流日益深入,近年来,我国肛肠学科已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协助作战的阵容,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