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
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便秘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功能性便秘约占50%。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疾病危害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 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
1、便秘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报告。
2、便秘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人可导致生命意外,有很多惨痛事例让我们警觉。
3、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发病原因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仍属“便秘”范畴,其病因多为热结、气滞、寒凝和气血津液亏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西医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便秘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两大类: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肠道收缩运动减弱,使粪便从盲肠到直肠的移动减慢,或由于左半结肠的不协调运动而引起。最常见于年轻女性,在青春期前后发生,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1次),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
全胃肠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缺乏出口梗阻型的证据,如气囊排出试验和肛门直肠测压正常。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与渗透性通便药无效。糖尿病、硬皮病合并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多是慢传输型。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腹部、肛门直肠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障碍。在老年患者中尤其常见,其中许多患者经常规内科治疗无效。
出口梗阻型可有以下表现: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肛门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全胃肠或结肠传输时间显示正常,多数标记物可潴留在直肠内;肛门直肠测压显示,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异常等。很多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也合并存在慢传输型便秘。
治疗
饮食调节:
增加饮食中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增溶性纤维缓泻剂,如琼脂(每次15~30ml、甲基纤维素1.5~5g/d、车前皮、车前粉、车前颗粒可以从多种植物中获得含水量,麦麸、糠被大便中的粘蛋白捕获后,与饮食中足量的水分一起增加大便容积和含水量。值得提示仅能增加饮食中的液体的摄入,不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对纠正便秘无效,还有更有趣的是纤维和少量的水分合用可治疗腹泻。
其它增容性缓泻剂采用了亲水性物质,如:聚卡波非和卡拉牙(梧桐)胶粉。增容性剂主要缺点:由于纤维素和木质的代谢产物引起腹胀和产气。高纤维饮食:梅干,木莓、苹果、海枣、菠菜、白薯、玉米、花椰菜、萝卜、青菜、扁豆、麦麸、大麦、菜豆、豌豆柴米、燕麦花卷、全麦豆粉等。
体育疗法:早起床,扭转腰部,活动腹肌,做深呼吸或气功,做操、练拳、散步、慢跑等均可促进消化与排便。有人认为起床喝一杯凉开水,或有意让腹部受凉,可激发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我院采用提肛运动,方法为:下蹲时肛门放松,站立时肛门收缩,每日早晚各30次。
心理疗法:
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排便生理,解除焦虑,改变不良生活、排便习惯,每日早晨定时蹲厕所,以培养、建立正常的排便习惯。
一、分型证治
(一)气虚乏力
症状:平素缺乏便意感,常7日甚至10日不欲解便,而大便不一定干结,伴临厕排便乏力,气短,疲乏,面色无华,舌淡嫩,苔白,脉细弱。
治则: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味:炙黄芪20克 白芍10克 肉桂心3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5克 甘草5克 当归10克 前胡6克 茯苓10克 大枣4枚 生姜3片 火麻仁10克 陈皮6克。
加减:若见气虚明显者,可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等补益肺脾之气;若见腹胀不适者,可加木香6克、枳实10克,行气消胀。
(二)血虚失濡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头晕,唇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润燥。
方药:麻仁滋脾丸加味:火麻仁10克 枳实10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熟大黄10克 郁李仁8克 杏仁10克 厚朴10克 锁阳10克 麦冬10克。
加减:若腹胀不适者,可加莱菔子10克,以行气导滞;若大便干燥、排出困难者,可合用五仁丸,以润肠通便。
(三)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数日不行,粪质干结,或不干但排出困难,腹部胀闷不舒,得排便后或嗳气后则缓,常服泻剂助排便。舌苔薄,脉弦数。
治则:行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味:沉香3克(后下) 木香10克 槟榔10克 乌药12克 枳实10克 制大黄10克 生薏苡仁15克 焦山楂10克。
加减:若见大便干燥者,可加火麻仁10克、杏仁10克,以润肠通便;若见燥热口干者,可加生地黄15克、麦冬10克、黄芩6克以清热生津。
(四)胃肠燥热
症状:3~4日甚则7~10日大便一次,粪质干燥难解,伴小便短赤,身热,口干口臭,渴欲饮冷,腹胀腹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泻火,润肠通便。
方药:麻仁丸加味:火麻仁10克 白芍12克 枳实10克 生大黄6克(后下) 厚朴6克 杏仁12克 炒决明子10克 麦冬10克 生地黄10克。
(五)阴津亏虚
症状:大便数日一行,坚涩难解,伴形体消瘦,或见颧红,腰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肠通便。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黄15克 山茱萸10克 山药10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知母10克 黄柏8克 桃仁10克 木香10克。
加减:若兼腹胀、口干、苔黄等阴虚化热之症者,可佐生大黄6克(后下)、芒硝10克(冲),以急下存阴;若兼神疲、气短等气虚症者,可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以益气生津。
(六)阳虚失温
症状:大便数日不行,解时费力,便质干或不干,伴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则: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味:当归10克 牛膝8克 肉苁蓉10克 泽泻8克 升麻5克 枳壳8克 锁阳10克 白术15克。
加减:若兼神疲,少气等气虚之象者,可加黄芪15克;若见老年虚冷便秘者,尚可用半硫丸以补益真阳,疏利大肠。
二、针灸疗法
本病虚实并存,当辨清虚实寒热,对证选穴施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灸之。
(一)体针
(二)耳穴 取耳穴脾、肺、大肠、胃、直肠下段。用探测器或火柴头探测敏感点,以手揉3~5分钟,得气后则压王不留行籽,隔3~5日换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三)穴位埋线 取大肠俞、天枢、气海、肾俞等穴位,医用羊肠线垂直植入上述诸穴内,每隔15~30日重复埋线1次。
三、脐疗
取中药配方捣烂,调敷脐部。
四、生物反馈疗法
可用于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其长期疗效较好。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专门的设备,采集自身生理活动信息加以处理、放大,用人们熟悉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显示,让大脑皮层与这些脏器建立反馈联系,通过不断的正反尝试,学会随意控制生理活动,对偏离正常范围的生理活动加以纠正,使病人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
五、手术疗法:
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疾病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ml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刺激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