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手术加放疗是公认的乳房保留治疗的标准模式,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的放疗方式主要有:常规放疗(CR)、三维适形(3D-CRT)放疗、调强放疗(IMRT),三者比较分析:在改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并降低患侧肺的高剂量受照体积等方面IMRT比CR和3D-CRT有较好的优越性,调强放疗已成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最佳选择。
为确保“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实施,必须确保从肿瘤定位到治疗计划设计、模拟、确认及每天重复治疗的整个定位、摆位过程中患者体位的一致,因此,治疗体位及体位固定是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开展的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严格规范和执行热塑固定技术的质量控制,稳定性较好,精确度得到很大提高,能有效地保证放疗质量。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每次2.0Gy,每日1次,每周5次,50Gy/25次/5周,然后定位缩野采用适当能量的电子线对瘤床追加照射10~15Gy/1~1.5周;但该治疗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治疗时间延长(共需6~6.5周)、定位误差大和局部放射性副反应严重,生物等效剂量低。瘤床追加野设计:采用B超,CT或MRI定位,或根据术前钼靶片及术中银夹标记定位,并建议沿切口外放3cm作为照射面积。
Hunter等报道若未行术腔标记,8%全乳照射野将偏小,23%加量时将未包括全部原瘤床;Harrington 等对是否置放银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结果:
①单用解剖标志来定位原瘤床,68%不准确;
②20%~34%的患者大于1/4不该被照射的部位被包在野内,40%~56%的患者照射野只包括了3/4靶区;
③靠疤痕定位与靠银夹定位存在很大差别;④对标记物深度的测量发现未放置标记者的深度剂量明显不足。
IMRT具有同期推量分割照射方式,这一技术可提高放疗的生物等效剂量(BED),因此、我们将基于银夹标记的IMRT-BED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旨在提高肿瘤局部生物等效剂量,减少局部复发。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只需5周)、定位和摆位误差减少(全乳腺和局部同期放疗)和局部放射性副反应并未增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