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不同的来源论述了蒙医文献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16世纪前被称为古蒙医学,没有完整的蒙医专著流传于世。16世纪蒙医引入了藏医、印度医学、中医阴阳理论、脉象理论和部分中药,形成了的近代蒙医学,可将疾病分为103种以上,用不同的处方治疗。解放后,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在蒙药有效成分等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蒙医现代化研究已经有了可喜的成果,在管理模式上采用西医、蒙医双轨制。按其来源分类论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张登华
中图分类号:G255; R291.2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蒙医文献;来源,应用
1986我国翻译整理并出版了蒙医古籍经典著作86部[1,2],
1996年出版发行《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2009年从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馆藏的1680部文献中摘选出来148部代表性文献著作,汇编出版了《馆藏古籍文献图解》[3]。这些蒙医文献信息已经被可视化表达[4]。这些工作为蒙医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这些文献内容的来源进行归纳,并将目前的应用状况介绍如下:
一、蒙医文献的来源
1、来源于蒙古本土的内容
《内经・ 异法方宜论》中说: 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地也。其地高陵居, 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 其治宜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5]。
《三国志・ 魏志》提到北方鲜俾人“知以艾灸, 烧石自熨[6]。”
上述两处的记录,是蒙医火灸疗法的起源。
西藏著名医学家《宇妥传》内记录有蒙古传统刺血疗法。
元世祖忽必烈时,在宫廷里“设掌饮膳太医四人”,专门从事饮食营养卫生的研究。饮膳太医忽思慧,曾编著一部《饮膳正要》(公元1330年),书凡三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7]。
《蒙古秘史》 等历史文献中就有用烧红的铁烙治流血伤口,用酸马奶救治受伤大出血昏厥病人的记载[8]。
《史集》中记载了一些闻名于世的蒙古药剂的名称[9]。
中医的《千金要方》记录有“匈奴露宿丸”。
13 世纪以后形成了古蒙医学派,他们继承了以上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北方地区传统医疗经验, 尤其是有独特的骨伤科和饮食疗法等方面的丰富经验。17 世纪著名正骨医师觉罗・伊桑阿、外科医生和著名正骨医师淖尔济・墨尔根等人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带有蒙古传统宗教萨满教的色彩[10]。
在18世纪时,涌现出许多蒙古族医学家,编写注解和补充《四部医典》的书以及其它医著,对蒙医学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由蒙古族医学家所著的医古典著作有22部,形成近代蒙医学派[11] ,吸收了周边民族的医学理论,并结合蒙古地区特点及民间疗法。从西医理论来分析,蒙医的“赫依”有生理功能的含义;“协日”(或希拉)有能量代谢以及调节功能的含义;“巴达干”有神经组织及其功能的含义;“七素”有“脏腑”、“组织”或“器官”的含义;五元接近于中医“五行”概念。
2、来源于古印度的文献
明末清朝,古印度的《医经八支》(
Astangahardaya samhita)从藏医传入蒙古,为古蒙医学派引入竞争,也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为近代蒙医学派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古代印度医学理论已在十四世纪经由畏兀儿、印度两个途径随佛教著作《金光明经》传入蒙古,并引起了当时蒙医们的注意,这对已经形成的传统蒙医药的临床理论起到了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的促进作用[12]。
3、来源于藏医的文献
8世纪,藏医宇妥・元丹贡布组织各方医学人才讨论医学问题,编写了《四部医典》,在18
世纪,藏医《四部医典》被翻译成蒙文, 并在北京刻版印行。古代蒙医药吸收了藏医学的理论,形成了近代蒙医学派[13] ,把病因分为六种,除上述的三根以外,还增加了血病、黄水和虫病,称之为六基。当年的中医没有神经组织的概念,而蒙医认识到神经组织的存在,称之为“白脉”,这也是其先进之处。
4、来源于中医的蒙医文献
辽代中医著作《脉诀针灸书》被翻译后来引入藏医。中医在5世纪前传入印度,对印度脉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传统蒙医药有机吸收古印度脉学、藏医脉学精华,并对其进一步补充丰富,发挥创新,发展成为独特的蒙医脉诊学体系[14]。蒙医直接引入汉族的阴阳学说。许多药材蒙医和中医同时应用,这类药材习称中蒙药交叉品种。蒙医对这些药效的认识可能参考了中药的药效,但是由于各自理论体系不同,实践经验有别,因此,对这些药物的认识和应用也有差异[15]。蒙药里许数是中药,例如常用的103种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5种蒙药和中药交叉使用[16]。
5、来源于阿拉伯医等
在12世纪,阿拉伯医、意大利的医疗经验开始传入蒙古地区。那时蒙古族也受到了维吾尔医学的影响,但维医和阿拉伯医有相同之处,蒙医从中吸收了适合本地区和本民族特点的医疗经验, 丰富了古代蒙医药的内容[17]。
6、来源于西医
目前蒙医的临床工作采用双轨制: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同时用蒙医诊断,选择性用蒙医治疗或西医治疗。例如,从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蒙医占25%,西医占8%。目前蒙医的临床管理和近代蒙医不同,这里称之为现代蒙医。
二 蒙医文献的现代应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蒙医传统疗术有蒙药、震脑术、放血疗法、针刺疗法、蒙药药浴。常用蒙药材500余种,专用260种。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高原自采蒙药约占40%,来源于中药材占30%,来源于藏药材占10%,来源于进口药材占20%[18]。以蒙医药方为原形研制出一些新药。用现代技术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血药浓度、毒理和疗效进行研究。增加了一药或一方的新适应症。在原剂型的基础上已发展出注射液、口服液、冲剂、滴丸、胶囊剂、片剂等新剂型。提取蒙药的有效成分。扩大药用部位,野生药物的引种驯化种植[19]。
常用处方103种,这意味着用近代蒙医的方法辩证,至少可将疾病分为103种以上,分别用不同的蒙药处方等治疗[20],数目可以反映出蒙医是很发达的医学。这些证型所涉猎的常见的西医内、外、皮肤科慢性病20种;还有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21]。近10年来,蒙医药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全区共有中蒙医药人员4777人,其中蒙医人员4019人,蒙药人员75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80人,占3.77%;中级职称895人,占18.74%[22]。
一些流行在局部地区的民间蒙医治疗术已经被发掘整理出来[23]。蒙药资源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现实[24]对蒙医学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25-26]
三 讨论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创造了蒙古文字,在此以前的蒙医专著文献缺如,在其他民族的文献里的一些零星的记载可以得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2000多年以前就有医疗活动,因此推测在元代以前,古蒙医学派的技术传承于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中医等,但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宇妥传》内记载:在8世纪,《四部医典》编撰时,邀请了8国名医来讨论,形成了藏医理论,其中有“蒙古医人那力善达日巴之道老年医疗一支”。说明古蒙医学派曾被引入藏医,16世纪,藏医被引入蒙古,形成了新蒙医学派,说明蒙医初始阶段就是独立的医学体系,和其他民族相互相互学习,螺旋式上升。
中医曾引入过北方少数民族的医学, 蒙医引入了中医的阴阳概念;中医脉诊辗转被蒙医引入。说明蒙医和中医是相互引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乌兰.蒙医药发展在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地位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R].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2007;124-129
[2]内蒙古卫生厅中蒙医处.内蒙古蒙医药五十年成就[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9;9(5):44-46
[3]毕力夫.馆藏古籍文献图解[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肖志彬 程 鸿赵蓉英 刘建一,蒙医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 .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年第33卷第10期, 第48到50页
[5] 黄帝.《黄帝内经・素问》[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9
[6]三国志 魏志[M].北京: 中华书局, 1962
[7] [8]《蒙古秘史》( 蒙藏版) [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57
[9]拉施达丁. 史集( 俄文版)
[M]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61
[10]巴 吉格木德. 蒙医药学史概述- 四个发展阶段[J] .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1):1―5
[11]巴・ 吉格木德 . 蒙医学古典著作考略[J]
.中国医药学报, 1988;3(1):33-34
[12] 兰杰, 额尔德木图, 程立新*《大藏经》医学理论及其与蒙医学渊源关系的述评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 年12 月第34 卷第6 期。494-500页
[13] [16]巴・吉格木德.蒙医药学史概述-四个发展阶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1):1-3
[14] 纳顺达来, 格日乐, 吉格木德.蒙医脉诊渊源考[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10),79
[15] 张忠斌,丁文雅2(通讯作者) 吴春艳3浅谈中药与蒙药[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 2009,18(14),15-16
[17] 那生桑,蒙药学概况[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年2月第1期,33页
[18]松林,云斯日古楞,试论中国蒙药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年2月第1期 26-29
[16] [20]奇玲,罗达尚.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M] . 第一版.赤峰市: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第337页,
[21]肖志彬 ,程 鸿,赵蓉英, 刘建一。蒙医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10 ):49
[22]图雅,韩七十三,蒙医药事业发展概况图[J] .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第14卷第11期,第711-712页。
[23]都人仓,浅述蒙医民间的基本应用[J] .北方药学2012年第9 卷第1期,第98页
[23]李桂兰,浅谈蒙药资源的合理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第5页
[25]毕力夫 阿古拉,关于蒙医学现代化问题的思考[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年2月第1期 第59-60页
[26]努恩达古拉,浅谈蒙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年8月第8期,第48-50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