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预防、医疗、保健体制的不断完善,传染病近三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经典传染病已得到基本控制,发病率大幅降低,新的病原体及其所致疾病又不断出现,老传染病死灰复燃。为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本教研室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传染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林爱清
1 教学现状:
1.1 经典传染病发病率下降,病种单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化,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一些经典的传染病如天花、霍乱、乙脑、流脑、白喉、百日咳、血吸虫病、疟疾等已被消灭或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大多数传染病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传染科收治的患者也主要以肝炎及肺结核为主,可供教学的病种单一,不能满足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
1.2 出现新发传染病[2],教材滞后:由于受国际交往的增加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新的传染病种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禽流感及人猪链球菌感染等新发传染病不断产生,尚有埃博拉出血热、西尼罗热、疯牛病等未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目前各院校使用的《传染病学》教材仍以各种经典传染病为主,极具“中国特色”却未能反映学科当前的最新进展。除病毒性肝炎外,从2000年3月的第5版教材到2007年12月的第7版教材内容均无太大改变,仅增加了2003年以后新出现于我国的大家比较熟知的几个传染病。
1.3 已控制传染病死灰复燃,师资队伍断层: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与迁徙、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耐药株的产生,使得结核病、性病、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一些具有地方性的少见传染病如艾滋病、布氏杆菌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近些年国家投入不足,学科学术进展缓慢,使得很多优秀毕业生不愿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工作,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退下来后,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往往是没有诊治过经典传染病的年轻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2 教学改革方法和方向
传染病新形势的变化,对临床和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迫使我们必须适时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1教学内容:
2.1.1教材及授课计划 我们以教学大纲及传染病学统编教材为基本教学内容,根据北方地区的实际常见与多发病种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根据当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如2003-2004学年在第5版教材基础上,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讲解,2005-2007学年在第6版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禽流感及人猪链球菌感染的介绍。但由于这三种疾病近几年国家重视程度很高,知识普及面比较广,即使它们具有相当的新颖性及震撼性,在教学中也只是应用启发式教学一带而过,重点在介绍中培养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的认知能力、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
2.1.2总论教学 在总论教学中,近几年我们增加了2个学时的教学,穿插播放了几部经典电影如“卡桑德拉大桥”、“极度恐慌”的剧情片段,片中通过介绍鼠疫及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及控制,引导学生认识了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经典事例、当前人类面临的传染病流行新形势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使学生们在学习传染病各论之前,对传染病的基本状况、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在落实教书育人的教学宗旨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传染病学的浓厚兴趣。
2.1.3各论教学 在各论教学中,病毒性肝炎是教学的重点,近几年研究进展非常快,每年都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我们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将最新的研究应用成果传授给学生,使其接受到最前沿的诊断、治疗知识。一些当今发病率很低的经典传染病如百日咳、白喉、猩红热、炭疽、鼠疫等,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作为自学内容或在鉴别诊断中简单介绍。有些近30年新发现的传染病非常重要,随时都可能由于国际交往的增多而传入我国,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其流行状况及临床表现,因此我们根据新、老传染病的相关性,将新传染病的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到老传染病的授课中。使学生对 “大肠杆菌O157:H7肠炎”、“霍乱弧菌O139”、“埃博拉出血热”等新发传染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他们了解了传染病的新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教学方法
医学虽然是一门实践科学,但利用大课传授知识仍然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医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或安排一些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病例讨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并对前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青年教师在理论授课前进行多次试讲,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点评,使其不断改进与提高。同时,在每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广泛征集学生对青年教师授课的评议,以便尽快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3教学手段:
有效利用各种多媒体,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和生动。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某些经典传染病已经相当少见甚至罕见,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翻拍、网上下载及现症病人图片制作成Powerpoint的多媒体幻灯,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了病原体、病理改变及临床体征,尤其是授课教师在讲解自己亲自诊治的患者图片时,体会真实,讲授起来就会非常有激情,感染力强,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应用中,还可以层层推出,有助于形成逻辑推理过程,有利于学生跟进教师思路,促进师生讨论与对话。通过录像资料和DVD播放,还可弥补由于传染性病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而造成的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而言之,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传染病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通过近几年不断改革和探索,学生对传染病学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