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镜联合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20例报告
李国祥 李良 苟 新 冯新福
(贵州省人民医医院肝胆外科,贵阳 550002)
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国祥
、 临床资料:
统计我院2004年~2007年4月采用三镜联合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4岁,平均44.30岁。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3例,经围手术期处理正常后方予手术。
术前经B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1cm,ERCP取出困难者。
2。手术方法:
术前一天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并保留鼻胆管引流。术日,平卧位,全麻,常规消毒敷盖,按四孔法放入腹腔镜器,通过剑下10cm转换器放入结石收集袋于肝下,先分离出胆囊管打一结,但不剪断。提起哈氏袋借以辨认胆总管、肝总管,明确三管关系后在三管交界处无血管区穿刺胆总管,然后用左弯剪纵形剪开胆总管约1-1.5cm,此时可见到留置在胆总管内的鼻胆管前端。从剑突穿刺鞘或乳中线穿刺鞘放入5mm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发现结石后用长弯分离钳或取石网取石,取出之结石即刻放入结石收集袋内。
取完结石后再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证实胆管通畅确认无异常后,用0/4带针微乔线行胆总管前壁连续缝合并浆肌层加强,打结应打4重结,以免滑脱。证实缝合可靠、无渗漏,离断胆囊管远端、威克带锁止血夹夹闭胆囊动脉,离断动脉远端。分离切割胆囊系膜切除胆囊。吸尽腹腔渗液,温氏孔处置管引流,从腋前线戮孔引出。
证实胆囊床无活动性出血、无误伤后,将胆囊放入结石收集袋内,将袋与结石一起从脐下戮孔引出,常规结束手术。
术中取石最多5枚,最少1枚,最大2.5cm。术后禁食、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鼻胆管引流出胆汁每天约200~400ml 。
手术时间最长3小时40分,最短2小时20分,平均2小时40分。出血量20~50ml。
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第三天拔出腹腔引流管,第4天拔出鼻胆管并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拆出缝线,术后7天出院。
本组恢复顺利,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三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能完成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引流、一期缝合,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特点,特别适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大结石(1cm)或经EST取石困难者,但术中应注意如下问题:
⑴分离胆囊管后不即刻切除胆囊,用以牵引暴露胆总管。⑵胆总管前壁切开处应选在三管交界处无血管区,不宜靠近十二指肠,因该区血管丰富,易引起出血,影响手术操作。⑶胆管壁上的小出血点可电凝止血,但注意不要过多灼伤组织。⑷缝线不宜过长,以20cm左右为妥,以便利用腔内缝合打结器缝合打结。
3.2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评价: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DE)在国内外开展仅十年左右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也只不过作了数千例,在已开展LC手术的多数医院还没有作这方面的工作,就其原因:⑴认为LCDE不如开腹胆道手术方便、自如和得心应手。⑵认为腹腔镜胆道手术太难,又缺乏有经验的医师指导。⑶处理继发性胆管结石没有EST(经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方便。然而EST虽然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处理胆道结石的方法,但它的并发症相对较高,胆总管结石EST后胆道疾病复发率为12%左右。EST相关近期并发症为7%左右,包括出血(1%~5%)、急性胆管炎(1%~3%) ,胰腺炎(1%~5.4%)、肠穿孔(0.3%~2.0%)等。远期并发症12%左右,包括:胆总管结石复发(9.7%~11.9%)、胆管炎(9.7%~11.9%)、乳头狭窄(0.5%~6.8%)、胆囊炎(5.8%~6%)以及可能的恶变 【1】。EST关键是破坏了括约肌功能,因此,应避免不必要的EST。EST死亡率据文献报道为0.5-1.0%,后期并发症如胆管狭窄及反流性胆管炎等。因此外科医师和内镜医师对这种治疗方法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LCDE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腔内缝合打结技术的改进,具有一定经验的腔镜医师通过训练,大多都能顺利完成这种手术。
3.3 胆管引流问题:
3.3.1腹腔镜胆道切开取石后放置T管引流,沿袭了传统的胆道手术方式,由于腔镜手术腹内脏器组织很少发生粘连,T管周围难以形成窦道,拔T管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大延长。有报道在术后38―60天时拔管发生胆汁性腹膜炎者【2】。我们认为有勃于微创外科特点,应尽量少采用。
3. 3.2腹腔镜胆道切开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有作者认为,腹腔镜下放大10-15倍,缝合仅在切口边缘1-1.5mm进行,加之胆道已扩张术后不会形成狭窄,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又减少了术后残石的发生率,术后胆漏的发生应该较少。但笔者认为由于Oddis扩约肌术后会发生充血水肿,术后胆压可增高,胆漏的危险仍较大。笔者医院曾作过4例开腹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术中胆道下端均可顺利通过6号探条,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良好,但仍有2例发生胆漏,发生率50%。
4. 3.3胆囊管置管引流胆道一期缝合术。有作者用细输尿管通过胆囊管置入胆总管作引流,胆囊管用丝线结扎,术后1周~15天拨管。该方法可靠,较鼻胆管引流经济,但对较细的胆囊管不适用。
4.结论:
三镜联合即术前利用胰十二指肠镜安放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下切开胆总管、利用胆道镜进行胆道探查、取石,然后一期缝合胆总管,避免了胆道功能的紊乱及电解质失调,加快了机体的恢复,减少了住院天数,是目前治疗该疾病创伤最小的方法,在掌握了腔镜下缝合结扎技术后临床上可作为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和华,李国祥 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2006,6(1)70
2, 陈训如,罗丁,主编.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与对策.第1版.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1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