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几年前记者的调查,现
在类似的产品仍屡见不鲜,并以所谓专家坐诊的形式推销,任意扩大宣传保健品的功能,让家长难辨真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杨P琦贵州省人民医院儿内科付晓玲
■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从未审批过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所有宣传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广告均为虚假宣传
■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出现用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的内容
“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增高的产品?”笔者走进北京西单金象大药房,试探地问导购员。“有啊!”导购员把记者带到一个柜台前,只见在醒目位置摆放着“××营养液”等产品。
导购员说:“××营养液是卖得最好的。男孩一般要长到24岁,您吃这个应该还能长高。”该营养液零售价为392元/盒。
在同仁堂红庙店,笔者同样看到在柜台醒目处摆放着该营养液。记者问能否提供较为详细的产品说明时,导购员转身拿出了一张双面、彩色的宣传单。
宣传单的内容则与产品包装盒上的大相径庭:“在××营养液中,营养液的作用是促进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并生成促生长因子C,富含骨骺延缓因子,直接作用于骨骺软骨板块,并能延缓骨骺软骨闭合时间,让孩子多长几年,调节机体呈长高最佳状态”。而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出现用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的内容。
笔者以“向有关医院请求指导”为由,向导购员索要该宣传单,该导购员表示只可以抄录内容,不能带走原单。笔者根据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在国家卫生部的网站上查询到了该产品,在“批准功能”一栏中,写的是“提高免疫,促进生长发育”。显然,该产品并无“增高”功能。
××营养液果真如其宣传的那样能“长高”吗?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师潘慧博士认为,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的27项功能中,并没有增高这一项。现在许多所谓的增高产品,实际上只是有保健功能的普通保健品,有些产品还故意混淆保健品和治疗药物的界限,用一些高深的医学专业术语和似是而非的理论迷惑顾客,因此家长们不要病急乱投医。否则,除了经济上蒙受损失外,甚至还会危害孩子的健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许秀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