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又名眼-上腭褐青色痣,本病于1939年由日本医生太田加以系统描述,故名。
临床特点
1、发病特点 太田痣多发于黄种人和黑种人。发病率在0.15%-0.8%,白种人中很少见。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约1:5.6。发病年龄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出现于婴儿期及青春期,1岁内发病最多,占61.35%,其次为11-20岁间,约为20%;20岁后很少见。本病无家族史,和遗传关系不大。
2、临床表现 本病的病理改变为真皮中黑素细胞增生,属于真皮色素增生性皮肤病。
(1)皮肤损害:太田痣的皮损一般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I、II支支配区域,基本损害呈斑片状,有时轻度隆起,上无毛发,边界不清,颜色从褐色、青灰至青色、紫褐色不等。皮损的初发部位依次为:下睑、颧、巩膜、颞、上睑。
(2)粘膜受累:太田痣可广泛累及眼、耳、鼻、口、咽喉等部位的粘膜。眼部色素沉着最常见。
(3)并发症:青光眼是太田痣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除此之外,还常伴发其他真皮色素细胞增生性皮肤病(蒙古斑、蓝痣、伊藤痣等)
3、临床疗效
(1)治疗回顾
在短脉冲激光问世以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化学剥脱术、磨削术、植皮术、冷冻、连续式激光等。
(2)目前治疗
红宝石激光、翠玉宝石激光、Nd:YAG激光。应用这几种激光治疗3-4次,每次间隔3-6月。临床疗效较好。很少出现复发。
相关文章